侦查心理学.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侦查心理学

侦查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侦查心理学:广义:是研究与侦查活动有关的人员心理及其规律与对策的一门科学。 狭义:侦查心理学是研究侦查过程中侦查主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个性:往往也称为人格,是指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导致个体行为差异的内部因素。 3、气质:气质是个体行为的一般心理倾向,是个体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行为的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及外倾性和内倾性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4、性格: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5、特质:也叫品质、特性,是基本的分析单位。人格特质理论认为,在人的一般行为表现的背后隐藏着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结构,而这种结构决定着人的行为反应方向和方式,并可以从结构中分析出不同单元,即特质。 犯罪现场:是指实施犯罪行为和遗留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的场所。 6、广义的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指犯罪现场客观事物形象的心理属性,即心理要素通过人的行为赋予犯罪现场客观事物形象的属性,包括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而引起的一切能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和状态。 7、狭义的犯罪现场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犯罪现场实施犯罪行为时,通过遗留在现场的有形物质痕迹或相关人员的记忆、描述以及犯罪人自身犯罪心理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而表现出的犯罪人特定的、一致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8、意识: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 意志力:是指侦查人员自身对有意识的侦查活动的支配能力。 9、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应用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 10、笔迹学:是研究不同人的书写习惯所表现出来的笔迹符号的形态特征,及其反映出来的书写者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行为个性特点的一门学科。 笔迹心理学:研究笔记与个性、笔记与心态关系的学科。 11、印象痕迹:是指对有关犯罪事实、犯罪物证的记忆痕迹,既包括对犯罪人的体貌、言语、行为过程的感知和记忆,也包括对与犯罪有关的各种现象、状况(如光火、声响、气味)以及已消失的实物痕迹的感知和记忆。 12、人体行为痕迹:是指犯罪现场中能够反映心理痕迹的手印、皮纹、气味、足迹、步伐、血迹分布、体液、粪便遗留等犯罪人作案时身体造成的痕迹。 13、作案工具痕迹:是指犯罪工具在现场造成的痕迹,包括用凶器砍、刺、划留下的痕迹和枪弹、爆炸物品留下的痕迹等。 14、现场增减物品:是指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遗留的能够反映现场心理痕迹的犯罪工具及其他物品,以及犯罪现场中各种能够反映现场心理痕迹的被盗物品和被损害的物品。 15、有安全感的犯罪嫌疑人心理:是指作案之后没有防卫的一种心理状态。 16、潜逃:是指犯罪嫌疑人犯罪后,以秘密逃跑隐藏的方式,来避免公安机关追查,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暴力拒捕心理:暴力拒捕心里是犯罪嫌疑人积极防卫心理的一种表现形式。 17、证人:是指根据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要求,陈述自己所知道的案件事实情况的人。 18、证人证言:就是指证人就其所了解的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情况,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 19、证言可靠性的审查、判断:是指公安、检查、审判人员对证言的真实可靠性及其证明价值所作出的评价。 20、审查证言:主要是指审查收集证言的的人员、证人的资格以及收集证言的方法及程序是否合法。 21、证人的作证动机:是指推动证人的采取某种作证行为的内心起因。 22、被害人陈述:是指被害人就遭受犯罪侵害的事实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所作的口头或书面叙述。 23、侥幸心理:是犯罪嫌疑人自认为可以逃避罪责的一种自信感。 24、畏罪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而受到处罚的一种心理状态。 25、抵触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对公安机关甚至社会的一种强烈不满和敌视的心理状态。 26、戒备心理:是犯罪嫌疑人为防备罪行被揭露和害怕不能得到公正处理的一种防御反应。 悲观心理:是指犯罪嫌疑人自知罪行将被揭露,面对法律的惩罚而对自己的前途、追求丧失信心。 27、拒供:是指犯罪嫌疑人在预审过程中矢口否认罪行或拒绝回答问题。 28、谎供:是指犯罪嫌疑人在预审过程中故意作出与犯罪事实不一致的陈述。 29、翻供:是指犯罪嫌疑人在预审过程中推翻以前所作的有罪或罪重的供述,而作无罪或罪轻的供述。 30、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指14周岁至18周岁的犯罪嫌疑人,他们正处在审理发育时期,其社会经验不足、认识能力低、是非观念不清,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差,好感情用事。 31、老年犯罪嫌疑人:一般是指60周岁以上的男性和55周岁以上的女性犯罪嫌疑人,他们的人生观已定型,社会经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