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学]清华发展历史与传统文化
(三)?清华大学的传统与文化 校徽 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1914年冬天,梁启超来清华作名人演讲,他用《易经?大象传》中对乾坤二卦的解释,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 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待人接物的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这次演讲化刻作清华园里的一座石碑--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即清华的八字校训。 校风:行胜于言 1920级校友在毕业时送给学校镌刻“行胜于言”的日晷 学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校色:紫色 校花:紫荆、丁香 校歌:老校歌是1924年由汪鸾翔先生作词,为词旨隽永,故用文言发表: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 吾校庄严,巍然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 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莘莘学子来远方, 莘莘学子来远方, 春风化雨乐未央, 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 行健不息须自强! 优良传统:爱国奉献、追求卓越 从“五四”运动开始,清华学生参加爱国民主运动。特别是“一二九”运动,清华学生是主要力量,“华北之大,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大批青年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文革”后,清华化72班学生团支部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以中华富强为己任,为民族经济做贡献。” 育人理念:又红又专,全面发展 清华从建校开始就提倡德智体育。学校生源好,起点高、基础厚、教学严,学生素质好。 毛泽东同志提出“又红又专”,清华在教师、学生中都严格要求。学校中学术水平越高的群体,共产党员的比例越高。 学校提倡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又锻炼组织能力。 学校重视体育,体育课不及格,不能毕业。蒋南翔校长提出“争取至少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成为清华人的座右铭。 办学特色: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 清华成立在清末民初,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师生,又接受西方的文化熏陶。老校歌“东西文化,荟萃一堂”。 清华的校训典型地反映清华继承传统文化,又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国学研究院是在古今贯通方面的代表。 文理渗透:最典型的是反映在老一代理工科教授都有很高的文学修养。现在学校也要求理工科学生必修20%的人文课,文科要学习10~15%的自然科学课。 清华的传统、清华的精神到底是什么? 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朱自清先生说:“清华精神是实干。” 朱镕基同志说:“清华精神就是追求完美。” 还有的校友说:“清华精神就是永远争第一” …… (四)?清华大学著名校友 (四)?清华大学著名校友 (四)?清华大学著名校友 (四)?清华大学著名校友 (四)?清华大学著名校友 (四)?清华大学著名校友 (四)?清华大学著名校友 (四)?清华大学著名校友 结束语 韶华似水,百年辉煌,清华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中华崛起的伟大历史责任和使命。悠悠百载,求索征程,清华在时代大潮中乘风驭浪,在百年风雨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精神魅力,为祖国培养出了众多的学术大师、兴国英才、治国栋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19年,清华早期四大建筑落成 1925年5月清华学校大学部成立,同时增设了“国学研究院”,聘请了“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 1926年,叶企孙入清华成立物理系,1929年成立理学院 1925年,组建大学部 1926年,吴宓创建中文系,聘请28岁的朱自清任教授 1926年,叶企孙创建物理系,网尽天下英才 1927年,熊庆来创建数学系 1927年,王国维自沉昆明湖 1927年,梁启超因病离开清华 1927年,朱自清写成《荷塘月色》 1928年8月清华学校正式改名为“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清华校长是罗家伦。 当时,清华大学拥有文学、法学、理学、工学四个学院,有8个系,共16个专业。 教师:吴有训、周培源、萨本栋、杨武之、萨本铁、陈岱孙、金岳霖、顾毓秀、冯友兰、张奚若、叶公超、闻一多、华罗庚、李济…… 学生:吴晗、钱锺书、杨绛、高士其、蒋南翔、韦君宜、胡乔木、乔冠华、姚依林、曹禺、王淦昌…… 1931-1948,梅贻琦任校长17年,延聘名师,清华大学逐步定型,成为全国著名的综合大学。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 7月29日,北平沦陷 9月12日,日军侵入清华,成为日军兵营和伤兵医院,学校受到严重破坏 北平沦陷后,清华南迁,与北大、南开合组临时大学(长沙),1938年2月西迁昆明,同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正式成立。 西南联大时期(1938-1946年) 西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