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环境调查探究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地铁环境调查探究报告

南京地铁环境调查探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王宽(组长) 包东桥 徐时媛 孙敏萱 曹雨馨 指导老师:朱宁生 摘 要 全长21.72公里、总投资85亿元的南京地铁一号线2005年9月3日正式投入运营,这意味着南京城市交通进入了以地铁为标志的立体化交通时代。伴随着地铁的成功运行,地铁与环境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而南京地铁环境现状到底如何?我们正是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历时近一年之久的对南京地铁环境的调查与探究。其中包括对地铁内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空气质量的观测与调查,以及调查市民对地铁环境现状的看法等等。目前,南京地铁整体的环境良好,但也存在着一定不足。我们小组认为,南京地铁必须突出“绿色”的理念,即:提高地铁艺术水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否则南京地铁将有可能会使陷入脏乱差的恶性循环之中。所以必须保护地铁环境,美化地铁环境,从而营造出和谐舒适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实现绿色地铁的环境效益。 关键词 光环境 热环境 声环境 空气质量 绿色地铁 ? 一、相关背景 南京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南起河西新区奥体中心,经小行、中华门、新街口、鼓楼、玄武门、南京火车站,止于迈皋桥站,贯穿南京市主城区南北向中轴线。地下线14.33公里,地面及高架线7.39公里,项目总投资85亿元。南京地铁一号线平均每公里造价3.8亿元,而此前国内建设的地铁每公里造价均超过4亿元。南京地铁一号线共设车站16座,其中地下车站11座,地面及高架车站5座。16个车站共开出口76个。2元钱起步,坐8站;全程4元16站。到达市中心商业区和最大的换乘枢纽新街口站,除了最南端的奥体中心站需要3元外,其余站点均只需2元。乘坐地铁除了使用公交一卡通外,乘客还可以在地铁站现场购买单程票。现场购票分自动售票和人工售票两种。 ??地铁一号线将缓解南京日趋拥挤的城市交通,改变城市客运格局。在城市的一条中轴线上,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新的交通工具。地铁一号线将在巩固新街口商圈功能地位的同时,提升夫子庙、湖南路等地区、旅游景点的交通功能。此外,地铁线路的开通也是拉伸城市框架的好机会。此前,南京城市交通一直是平面的,地铁开通后,南京进入立体交通时代。 根据南京市目前城市规划,到2050年南京市的轨道交通线网将由10条地铁线、四条轻轨线构成共计433公里的网络。其中地铁1号线:贯穿主城南北中轴线最重要的客流走廊,沿途经迈皋桥、南京火车站、玄武门、鼓楼,穿越新街口中央商务区,向南途经三山街、中火门等车站,再向西接河西新城城市副中心至奥体中心。2号线:贯穿主城东西中轴线客流走廊,东连仙林大学城,西通河西新城区,中间穿过新街口中央商务区。途经孝陵卫、中山门、明故宫、新街口、汉中门、莫愁路、纬九路等车站。3号线:又一条南北客流主干线,贯穿大江南北、连接主城江北新市区和东山新市区,连接禄口机场、南京铁路南站、南京火车站及江北火车站最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4号线:又一条东西客流主干道,贯穿主城、仙林新市区和江北新市区。5号线:贯穿主城东南和西北的加密线,分流1号线和市中心区的客流量。6号线:为主城内的环线,平衡主城内轨道线网客流,并带动沿线一些主要地区再开发。7号线:是主城两部南北向的预留线,分流南北向主干线的客流量。线网建成后南京市中心区线密度将达到1.2k㎡;主城的线网密度达到0.63km/k㎡;都市发展区线密度达到1.13km/k㎡。主城、河西、江宁、仙林、江北、机场……纵线、横线、环线、网线……到了那一天,无论去哪里,都可以乘坐地铁,快速到达。 地铁开来,划破清秋的薄雾,载着梦想、载着幸福,飞驰而来。 二、南京地铁环境特点   地铁是一类特殊的建筑,是由多个车站通过隧道连接成的一个整体。地铁系统整体位于地下,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内部空间(包括隧道和站台,站厅等)较大,但与外界连通的开口相对较少,只有少量的通风井和车站的出入口与外界直接连通。由于功能上的要求,地铁一般是全年运行的,在车站和隧道内有大量的人流和车流。而且流量在不断地变化。 根据本小组的调查,结合相关资料,总结处地铁环境有以下特点:   1. 受阳光,雨雪等外界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小。   2. 有显著的内热源。包括列车牵引、刹车系统散热,列车空调散热,人员散热等,是影响隧道及站台的热环境的主要因素。因此,地铁热环境的主要问题是过热,而不是过冷。   3. 由于客流量的变化,内热源的强度也随之变化。其中既有以天,星期,年为周期的周期性变化,也有不规则的变动。   4. 由于被厚土层覆盖,维护结构的蓄热量很大,热惰性明显。因此热环境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变化过程才能达到稳定。从建成运行起,一般要经历结露防湿(1~2年),升温(5~15年)两阶段后,才能达到温度稳定的阶段。   5. 列车在隧道内的高速运动会引起活塞风。活塞风的风量很大,是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