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网络交往关系和伦理道德建设的调查研究
网络交往关系和伦理道德建设的调查研究调查人:电气信息与工程学院电气信息1109班11401700911 何山美11401700930 张洋11401700937 陈震11401700938 李守宇摘要:随着网络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人们在网络的交往关系与伦理道德也息息相关。在网络交往中,往往存在更高的自由性,因为人们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都要遵从一定的规则,所以在网络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造成对自我认知的困惑,并影响发展持久的、相互信任的交往关系。所以网络交往关系和伦理道德建设的调查研究也变得尤为重要。选题的思路和设想:人们在网络中的行为,网络交往的积极方面。网络交往的负面效应调查报告内容:现在社会网络在生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人们的学习生活娱乐更是离不开网络世界人们网络交往关系和伦理道德建设便成为了我们调查研究的对象。人们在网络中的行为:人们在网络中的行为是一种网络社会中所特有的交往行为。同现实社会中的交往行为相比较,网络行为具有特殊的涵义,其特殊性表现在:其一,所处的环境特殊。即处在一种虚拟的现实中。其二,交往的方式特殊。即交往具有“虚拟性”和“数字化”的特点。网络社会中的交往以符号为媒介,使得人与人之间在现实中的直接接触减少,而是简化为人机交流、人网交流。此时人的存在以虚拟的“网络人”的面目出现。因而,建立一门适合现代网络化生存的伦理学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二、网络交往的积极方面:1.自我的平等感。在网络交往中,自我的社会身份通常不发生作用,现实生活中的任何角色都享有平等的话语权。2.自我的自由感。在网络交往中,自我可以卸去面具,不必伪装,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情绪。3.自我的虚幻补偿感。网络互动可以让自我摆脱日常生活中的既定角色,从压抑的心理状态、严格的社会禁限中解放出来,把受到抑制的情感和意见畅快地表达出来,而不必担心自我身份的暴露。4.自我的归属感。网络交往也允许自我不同侧面的尽情展示,基于兴趣和想象加入多元化的互动群体,结识意想不到的“知己”。三、网络交往的负面效应:1.网络交往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现实的人际交往规则的权威性。人们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都要遵从一定的规则,如诚实、礼貌等,并相应产生一套交往礼仪和道德规范。如果有人违背了这些规范,就会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难以在现实交往中获得成功。网络交往是通过计算机为中介进行的,具有虚拟化和间接性的特点,因而也具有极高的自由性。受现实规则制约的人们往往会在网络空间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将更多的个人时间用于网络交往,从而使现实的交往规则的权威性弱化。网络交往减少了人们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需求,造成了“交往异化”问题。2.在匿名的人际交往情况下,在线自我身份缺乏稳定和连续性会造成对自我认知的困惑,并影响发展持久的、相互信任的交往关系。在网络上,自我身份具有虚幻性,可以任意确定,自我因为能够获得解脱现实压力的种种宣泄渠道,自由地展示个性,因而常常排斥改变或只容忍以持续性为代价的短暂改变。又因为自我呈现是“发散的”和多元化的,当多侧面的自我要被整合到一个独一无二的内部感觉的自我中时,彼此之间就缺乏心理上的结合点,难以获得统一。这种心理结合的缺失也导致“他者”对于同一自我的认识缺乏鉴别和保持一致性的基础。因此参与者会感到,虽然他们可以接触到某种现实,但仅仅是“某种”,他们不能够信赖任何人,在线的每个人或每件事都可能是一个谎言,很少有人能够说清楚“他”究竟是谁,是怎样的一个人,即使有时真诚地“自报家门”,也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同。著名的相声演员姜昆曾描述他第一次上网交谈的经过:他刚刚在网上打出“我是姜昆”几个字,立刻便有网友回应:“我还是马季呢”,让他哭笑不得。3.网络人格对现实人格形成挑战。客观地说,网络交往展现了交往角色人格的丰富和多彩。网络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是现实人格的补充和延展,它与现实交往所展现的人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与之共同描绘了一个完整的人。弗洛伊德曾认为一个完整的人(“我”)有三个“我”: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表达欲望,包含所有寻求直接满足的本能驱动欲望,不受时间影响,没有任何道德,只追求本能需求的完全满足;“自我”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来协调外界与本我之间的区别,以唯实原则来调节行为;“超我”表现为社会规范下形成的某种人格特征。压抑“本我”的力量来源于“自我”和“超我”,人格身份在现实社会无法显现的部分,往往会通过虚拟现实和想象的图景(比如说梦境)中获得一种表露的途径。虚拟的网络互动环境恰恰为人提供了这样一个途径。在网络中,虚拟场景使“我”处于“不暴露”的安全状态之下,抒发自我的障碍和社会禁忌减少了,交往双方心理负担也减小了,人不必封闭于自我内心的小圈子里,受压抑的思想和行为此时得到机会释放,产生的往往是一种为所欲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