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汉代的法律方案
第五章 汉代的法律制度.txt这世界上除了我谁都没资格陪在你身边。 听着,我允许你喜欢我。除了白头偕老,我们没别的路可选了什么时候想嫁人了就告诉我,我娶你。 第五章 汉代的法律制度
一.本章知识点
(一) 汉代法制与思想概况(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1.汉代法制指导思想的变化
(1)汉初受黄老学派“无为而治”的思想影响,主张“德刑相济”、简省刑罚与明法慎刑。
作为对秦代苛法的反动,以文帝、景帝为代表的汉初统治者对黄老学说中的“约法省禁”法律思想的积极实践,使得法律不再以狰狞的面目出现,而成为统治者“因民之性而治天下”的有效途径,缓刑、轻徭、薄赋互为一体。同时,汉初黄老学说也十分重视法律的作用,在无为而治的核心中融入德刑相济的理论,使以德化民、以刑止奸作为统一的两方面成为统治者的指导思想。革除前朝遗留的苛法,提倡明法慎罚的精神,成为这一时期统治群体立法思想与实践最主要的内容。
(2)西汉中期法制思想的儒家化
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以窦太后的去世为转折点,汉初七十年来占主导地位的黄老学说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由董仲舒创建的,以《公羊春秋》为主干,兼采阴阳、法、道、名诸家学说而成的新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儒学一出现便定于一尊,成为此后历代中央集权王朝一以贯之的正统思想。
新儒学国家观与法律观的核心是“天人合一”。“三纲五常”、“德主刑辅”是其法制理论的基本原则。从汉代开始,中国法律开始儒家化(“以儒入法”),秋冬行刑、春秋决狱,还有律令章句学的盛行都是典型的例子。
汉代创设了尊老恤幼、亲属相隐、贵族官僚有罪先请三大法律原则, [1]是为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之开端。
2.司法则时(秋冬行刑)
汉时,秋冬行刑、司法则时的思想得到新儒学理论的有力支持,成为执法官吏自觉遵守的制度。
3.律学盛行
汉代的儒家士大夫不但引《春秋》经义断狱,也广泛根据其他儒家经典断狱,故史家又称之为“引经决狱”。引经决狱之风的盛行,开启了引经注律(根据儒家经义解释法律条文)的风气。律学其实是经学的一个分支。
(二)汉代立法概况与法律形式
1.律
律是两汉最基本的法律形式,它具有普遍性和相对稳定性。汉律的主体是汉律六十篇,其中包括:《九章律》(萧何在《法经》和《秦律》盗、贼、囚、捕、杂、具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兴、厩三篇,合为九篇,故名《九章律》);《傍章》(十八篇,叔孙通制);《越宫律》(二十七篇,张汤制)和《朝律》(十八篇,赵禹制),另外当时还有很多单行的法律法规。
2.令
令是皇帝的召令,皇权的至高无上使令直接成为法律的渊源。但是并非所有王者之命都可以成为法令。王者之命必须经过一定意义上的立法程序,才能被赋予法律的性质。令的产生摆脱无序的不规范状态而进入程序化,这也是统治群体法律意识逐渐成熟的表现。
3.科、品
科的本意为规定、法则,其作用在于具体规范、禁约某种对象行为,是对律令的具体诠释与补充。由于科是具体分解律令,因此其数量较律令更为繁多。
品在史籍中往往与科并提,它是区别于科的另一种法律载体。
4.比
比是判例,又称“决事比”。司法官吏在审判时,可以援引“比”定罪量刑。并非所有的判例都可以成为“比”,它必须要通过立法权力的认可。比的法律效力主要来源于皇帝的裁定或最高司法官员(廷尉)的判决。
另外,上文提到的《春秋》经可以说是汉代的“宪法”,具有凌驾于各种法律形式之上的效力。而权威的法律注释著作在得到皇帝认可后,也具有法律的效力。
(三)汉代刑事立法
1.罪名
(1)危害政权罪:如反逆、首匿、通行饮食、群盗罪等。(2)侵犯皇室、皇权的犯罪:如大不敬、左道、盗毁山陵及御物罪、犯跸、逾封等(3)危害中央集权的犯罪:如阿党与外附诸侯罪、王侯私自出国界罪、泄露省中语、盗铸钱与私冶铁煮盐罪。(4)侵犯公私财产罪(5)侵犯人身的犯罪:其中杀人罪又分为谋杀、贼杀、斗杀、戏杀、误杀、使人杀人、轻侮杀人、狂易杀人等。 [2](6)官吏职务犯罪:如贪污、鞠狱不直、选举不实、违反军律等。(7)思想言论犯罪:如诽谤妖言、腹诽等。(8)违反伦常罪:不孝和奸淫是其中两个最大的罪名。
2.刑罚
(1)死刑:主要有腰斩、枭首、弃市、族刑等。(2)肉刑:汉代逐渐减少适用肉刑。(3)笞刑:汉代用笞刑代替肉刑,以后笞刑逐渐发展为中国古代五刑之一。(4)徒刑(与秦代劳役刑相近)。(5)迁刑(流放,同秦)。(6)宫刑:汉文帝除肉刑时宫刑也一并废除,之后宫刑曾作为死刑减等(对死刑犯特别宽宥,允许其选择适用死刑或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