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学变革背景下的中国高等教育-UniversityatBuffalo.PDF

世界大学变革背景下的中国高等教育-UniversityatBuffalo.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界大学变革背景下的中国高等教育-UniversityatBuffalo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Worldwide University Change Agenda By D. Bruce Johnstone 世界大学变革背景下的中国高等教育* 我之所以选择全球大学变革背景下的中国高等教育作为我的主题,主要是因为我有 三个方面的优势——借用英语的隐喻来讲,我可以给自己戴上三顶 “帽子”,也就是说, 我有三重身份。第一重身份是我担任过学院院长及公立大学系统的总校校长,我曾任职 的纽约州立大学系统是个巨大的系统,拥有64 个分校,学生人数达40 万之多。 我的第二重身份是一名学者,长期从比较的视野研究国内、国际的大学财政和大学 管理。从总校校长位置上卸任之后,我主要从事这些方面的学术研究,现在担任着“高 等教育财政”、“高等教育管理”和“国际比较高等教育”等课程的教学,还承担着由美 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高等教育财政与大学入学国际比较”的研究项目。基于这些背景 以及我多年来对世界各国大学的观察和研究,我准备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主题——既谈 问题和挑战,也谈对策和政策。 第三重身份是作为一名中国高等教育长期的观察者。我第一次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访问并就高等教育经济和财政问题作演讲是在1981 年。我还记得我与我的朋友、著名的 中国大学校长刘佛年先生作过的长谈。20 世纪90 年代,我到过中国的一些地方参观和讲 学,曾经几次与中国高等教育的著名大学领导人与学者、北京大学的闵维方先生晤面。 我现在的研究项目“学费与财政资助政策国际比较研究”的中国合作伙伴是,地处武汉 的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并与该中心主任沈红教授合 作得非常愉快。我们的合作项目包括将我的著作翻译成中文出版,中国学生贷款制度研 究,以及最近以华中科技大学为案例进行的成本分担对中国高等教育入学影响的研究。 一、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观察及评论 在世界高等教育都经历着深刻变革的背景之下,中国高等教育系统也在以惊人的速 度扩张,并且积极实现其现代化。在此过程中,我觉得中国在这几个方面是做得很 “对” 的。第一是注意保持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构平衡——既有达到世界科研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又有功能明确、为地方服务的教学型大学,还有为满足公民教育、个人发展和中国经济 巨大变化等需要服务的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机构。 第二是中国认识到科学研究前沿是无国界的,中国大学必须也有能力与世界顶尖大 学开展竞争和合作。中国将这么多的年轻学者 (有些也不是很年轻)送到国外留学深造、 中国对电信行业的巨额投资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地大学的广泛接触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 点。 第三是给大学及其它高等学校更多的自主权,给地方下放更多的权力。因为人们认 * 本文是2002 年7 月在北京由中国教育部主持召开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主题演讲稿。本文提出 了在21 世纪初世界高等教育财政改革趋势的大背景下,中国大学所面临的经济上的挑战。 1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Worldwide University Change Agenda By D. Bruce Johnstone 识到,不管中央各部门是多么的明智和有远见,要想直接管理好 200 个甚至更多的像大 学一样复杂而多样的机构是不可能的。 第四是较早地认识到进行适当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必要性和合适性,让家长甚至 学生自己承担高等教育量的扩张和质的改进过程中的一部分成本,这对一个仍然声称坚 持社会主义原则的国家尤为难得。 第五与第四点紧密相关,那就是中国认识到,尽管开始时有点犹豫不决,必须建立 基于需求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设立可行的学生贷款项目,以便让学生为自己接受的高 等教育进行投资,而不仅仅是依靠父母。 第六,也就是我所列举的最后一点 (当然我必须承认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难免有 武断的性质),我个人很高兴地看到,中国的大学、学者以及领导都认识到了在更广阔的 视野下研究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必要性,也意识到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