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概要.pptVIP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革热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概要

登革热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院感管理科——赵芝萍 主要内容 登革热概述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临床表现 预防与控制 一、登革热概述 定义: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 骨骼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从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最强。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 一、登革热概述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登革热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一、登革热概述 流行现状: 这几年来,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出现登革热流行,我国广东等多省相继报告了登革热病例。受此影响,我省持续有输入性的病例报告。进入8月份福州地区出现本地病例,防控工作更加严峻。 登革热概述 相关概念与指标 1、疫点 1、以病家为中心的半径200米之内区域为疫点,主要是依据伊蚊活动距离划定。 2、疫区 农村一般以疫点周围自然村,或以乡、镇划为疫区;城市一般以疫点周围若干街巷、居委会或街道划为疫区。 3、输入性病例 4、暴发疫情 登革热概述 登革热暴发: 一个最长潜伏期(15天)内,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居委会、学校、自然村、集体单位等),发生3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登革热 首次发现病例 1周内,1个县(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 二、病原学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B组虫媒病毒。不耐热,50度30min,或100度2min均可灭活。 可分为4个血清型(Ⅰ,Ⅱ,Ⅲ,Ⅳ)。 不同型的病毒相互之间只有部分或短暂的交叉免疫作用。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5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 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 登革病毒对热敏感,56℃ 30分钟可灭活,但在4℃条件下其感染性可保持数周之久。超声波、紫外线、0.05%甲醛溶液、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等均可灭活病毒。病毒在pH 7~9时最为稳定,在-70℃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已知12种伊蚊是传播本病的媒介,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 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病毒在蚊体内繁殖,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 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二、流行病学 当人被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 如果患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內(大约6~7日)被蚊叮咬,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 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流行病学 (三)易感人群?:人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 在新疫区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 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者多为儿童。 人群免疫力: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 由于对不同型别毒株感染无交叉免疫力,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感染。感染一种病毒型产生的免疫对同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1~4年,而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则短。 同时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其他B组虫媒病毒,也产生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如登革热流行后,乙型脑炎发病率随之降低。 三、流行特点 (四)流行特征 1.地方性? 2.季节性?? 3.突然性? 4.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 三、流行特点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等较为严重。 三、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于市镇人口集中地区,发病与布雷图指数有关。 雨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有一定的周期性(4-5年)。 登革热在我国多发生于6-11月份。 目前,输入性病例是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陆近些年来不少地区都发现了来自国外流行区的输入性病例,个别地方还引发了当地病例的发生,甚至造成局部暴发。 四、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 主要症状和体征: 突然起病 畏寒、迅速发热 三痛:头、眼眶、肌肉关节 三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