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全国创新争先奖公示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荐全国创新争先奖公示材料

附件2: 推荐全国创新争先奖候选人公示材料 一、基本信息 推 荐 人 选 姓 名 性 别 民 族 出生年月 国 籍 政治面貌 党员 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 行政级别 专业技术 职务 工作单位及职务 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学科领域 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推荐 类别 □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推荐领域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 □转化创业 □科普及社会服务 二、主要成绩和贡献 候选人面向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开展固液两相流、气液两相流传热传质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带头人,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共发表SCI/EI论文77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63篇(H-index为14),2篇入选“ESI”热点论文,6 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42篇发表在IF2的期刊上,所有论文被 SCI他引 500余次。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4项,第一作者出版专著/教材2部。先后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2项(排名第2、6)、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1)。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受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和AKIYAMA Tomohiro教授的邀请,任Hokkaido University的JSPS Fellow。受邀担任Thermal Science 等5个 SCI 期刊的编委/客座编委,先后3次担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年会多相流年会、传热传质年会的分会场主席。主要成绩和突出贡献如下: 主要学术业绩1:相变材料固液相变过程固液两相流传热传质强化 (1)针对方腔内相变材料固液相变热质传递问题,将FVM-LB耦合模型应用于非均匀热流边界和不同格子模型之间的内部边界温度求解,获得了热流分布规律和Rayleigh数等对固液相变传热传质过程的影响规律,揭示了二维方腔内上部热流密度值对融化过程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 (2)针对已有相变格子Boltzmann模型需要大量迭代计算的问题,将Pham的伪焓方法引入固液两相模型的求解中,建立了焓值与温度间关系,将相变过程分为“预测”和“相变”两步,并通过关系式获得新时间步的温度和液相率。 (3)针对相变材料在动力电池热管理过程导热系数低的问题,制备了导热系数提升10倍以上的复合相变材料。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分别建立了不同颗粒填料的相变材料分子模型,揭示了颗粒填料类型、粒径等参数对相变材料微观热质传递特性的影响规律。 主要学术业绩2:核壳结构相变微纳胶囊两相流变特性及热质传递机理 (1)针对相变材料的泄露、腐蚀等问题,制备了核壳结构相变微纳胶囊,揭示了不同胶囊导热系数、潜热、过冷度等热物性随壁材种类、芯璧比等的变化规律。构建了烷烃为芯材,二氧化硅为壁材的分子模型,揭示了温度、壁材厚度及自由度对胶囊微观热质传递特性的影响规律。 (2)针对单相流体难以满足高热流换热需求,制备了相变胶囊功能流体,揭示了基液种类与配比对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及胶囊质量分数与悬浮液的密度、粘度、导热系数、相变潜热等物性参数的内在联系,阐明了胶囊含量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 (3)针对相变胶囊配方复杂、影响参数多等问题,揭示了核壳结构相变胶囊在水相环境下的流变特性和团聚成核演化机理,建立了直链烷烃类相变材料相互作用参数与碳原子数及温度的对应关系。 主要学术业绩3:相变材料/热管耦合传热规律和固液、气液两相流动特性 (1)针对振荡热管具有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的优点,揭示了振荡热管的启动特性、热阻、传热极限等的变化规律,以及加热功率、工作角度和热阻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工质表面张力对较长热输运距离振荡热管热阻和传热极限的影响规律。 (2)针对动力电池热调控问题,基于电池的形状、表面结构差异,揭示了不同结构热管在电池热管理过程的启动特性与热输运特性,以及各系统中热量的传递与分布规律,阐明了热管理过程中热管内部气液相变启动规律,以及热管性能与系统热量分布的内在联系。 (3)针对电池热管理系统被动式热调控的需求,将相变材料与振荡热管进行耦合传热,揭示了相变材料相变温度和振荡热管启动特性的内在联系,以及热管启动前后内部气液相变和相变材料固液相变耦合作用过程对热管理系统热量传递、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律。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