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行为管理概要.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生行为管理概要

科学飞舞胡萝卜和大棒 —学生行为的矫正与管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伍新春 xcwu@bnu.edu.cn 主要内容 一、问题行为的界定与功能 二、强化:良性行为的形成与维持 三、惩罚:不良行为的暂时抑制 四、消退:不良行为的长久消除 异常行为——正常行为 社会特点 时代特点 个人标准 有害行为——无害行为 害人,害己 主动,被害 短期,长远 一、问题行为的界定与功能 行为矫正的基本技术 积极刺激 消极刺激 给予 正强化 (连续/间歇) 正惩罚 撤离 1.消退 2.负惩罚 负强化 二、强化:行为的获得与巩固 生活中的强化 拍打电视机;摔打自行车 做客夸女主人 新学期差生新气象 列宁打碎花盆后主动认错 遇到困难,得到朋友A的帮助 成人通过抱怨而逃避劳动 学生因为搞破坏被罚站而逃避写作业 强化物的分类 消费性强化物 活动性强化物(Premack原理) 拥有性强化物 社会性强化物 (“士为知己者死”) 错误使用 1、母亲夸奖小孩的偷窃行为 2、丈夫强化妻子的丢三拉四 3、母亲强化儿子的哭闹行为 4、同学强化他人的取绰号行为 5、教师强化学生的不守纪律 6、母亲收拾零乱的玩具 7、儿童的“口头革命派” 使用原则 1、 正确选择强化物 (1)?强力有效:容易获得,立刻呈现,不易满足,不费时间 (2)?强化多样:因人因时因地选择强化物(个别差异) ? ? 2、有效实施强化 (1)真诚接纳孩子 (2)及时强化行为:积极方面;努力和进步 (3)描述具体行为(对事不对人) (4)物质强化与精神鼓励结合(语句变换) (5)少量强化,以防饱足 (6)不与惩罚混用 /不要表扬之后接着批评 ? 三、惩罚:行为的立即消失和暂时抑制 人为惩罚 后果惩罚 1、强调个人权威 重视社会规范 2、专制、不合理 明理、有原则 3、行为与行为者混淆 行为与行为者分开 4、强调过去行为 着眼未来发展 5、威胁、恐吓 尊重、友善 6、要求服从 给予选择 立即性-情境性-复原性 惩罚的类型 1、正惩罚 (1)体罚:非条件惩罚 A.施加厌恶刺激:鞭打,恶臭,高温,严寒等 B.进行厌恶活动:强迫体力劳动;身体自由限制 (2)斥责:条件性惩罚 A.否定性语言刺激或警告 B.否定性表情或姿势 注意:斥责有时可能起到强化作用! 2、负惩罚 (1)隔离:暂时离开强化环境(非排斥-排斥) 注意:a. 不理会被惩罚者的反抗行为,只进行身体引导;b.不进行任何强化,但应保障安全;c.时限一般为1-10分钟(5分钟),但不能在问题行为出现时结束。 (2)反应代价:某一行为后,去掉部分强化物 例如:图书过期罚款;违反交通规则罚款 注意:a.付出的代价必须有足够强度;b.立即付出代价或在告知处罚后延缓付出;c. 不能损害当事人的健康和人权 惩罚的弊端 施罚者 - 受罚者 1、引发不良情绪及攻击性行为(迁怒和攻击他人) 2、逃避和回避惩罚情境,并使惩罚物泛化(厌学,逃学,学校恐怖症,离家出走) 3、模仿惩罚的行为方式,在今后再现(相信强权政治) 4、导致惩罚成瘾和惩罚升级,并可能造成悲剧(反社会人格-退缩性人格) 5、只能抑制行为,不能形成新行为(不能做什么 / 应该做什么) 6、出现抵罪反应,降低道德感和责任感 7、施罚者出现心理困惑或情绪障碍 错误使用 1、惩罚良性行为(“不良行为”是“良性行为”的征兆) 2、将惩罚等于体罚,认为讽刺学生不是惩罚(伤害学生自尊心) 3、斥责后没跟上体罚,使得斥责失效 4、延缓惩罚,可能惩罚了良性行为 5、滥用惩罚(“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了再说”) 6、惩罚过于轻微(轻微责备——严厉谴责——轻打——严重体罚 ) 使用原则 1、惩罚物:强力有效(一次到位的惩罚;不能成为强化物) 2、惩罚的准备 (1)尽量为替代的满意行为创造条件,并使满意行为得到强化(强化-惩罚) (2)确定不良行为出现的环境刺激和强化物,并尽量控制这一情境 (3)成人执行惩罚态度必须一致 3、惩罚的实施 (1)及时惩罚 (2)平静惩罚(必须保持情绪稳定) (3)连续惩罚 (4)尽早惩罚 (5)变化实施惩罚 (6)公平实施惩罚 (7)惩罚问题行为不能伴有强化 (8)惩罚不良行为要与强化积极行为相结合 四、消退:行为的缓慢而长久的消除 生活中的实例 学生取绰号:朱中华 - 花种猪 无礼取闹行为:故意不睡觉(哭闹) 渐进性-爆发性-恢复性 影响因素 (1)?消退之前的强化程序:连续强化行为比间歇强化行为容易消退 (2)?识别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