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报告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 第二节均平主义的福利思想
;一、均平思想与平均主义
1、在个体小生产基础上形成的反对贫富悬殊,要求缓和贫富对立的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观念
2、平均主义,也称绝对平均主义,是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的产物。要求平均享有社会性的一切财富
特点
平均主义的目的是保障合符资格者拥有相等的分配结果,此要求假设只要符合这个分配结果就是好的,不符合便是不好的;二、不同阶层的均平思想
(一)地主阶级思想家、政治家的均平思想
1、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缓和贫富矛盾,要求改善贫民生活,抑制富豪的政治主张。“抑兼并” 与否?
例:
孔子:《论语季氏》中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 “均无贫”并非提倡绝对平均主义,相对的平均
2、“均”、“平”的议论,既有政治内涵,即指施政公平齐一,也有经济内涵,即指“分田制禄”或赋税徭役征调的相对平均,后者是前者的一种具体表现
3、汉唐以后,士大夫和执政者在关注施政“均平”时,多是以经济问题即如何使土地占有和赋役负担相对“均平”为焦点的,并提出具体建议或措施 ;(二)农民的均平思想
1、是一种反对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夺,要求改变地位,取得生活温饱的朴素的平等、平均思想
2、秦汉时,多以摆脱人身依附为口号,唐宋以后的农民起义大都把“均平”作为旗号
3、《天朝田亩制度》:要求政治上的平等和经济上的平均 ;4、资产阶级革命者:孙中山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三)意义
中国封建社会稳定发展的调节阀,它能够促进社会变革,维护统治秩序;同时农民群众也借以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开展要求平等和平均的斗争
三、建国后平均主义的盛行及其根源
(一)表现
一大二公,公有制;1、在分配制度上,过分强调分配结果的均等
2、盲目“向共产主义过渡”,实行“平均主义”,给平均主义贴上了社会主义的标签
3、挫伤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造成生产效率低下,经济发展缓慢。保护懒汉、落后、牺牲效率
(二)原因
1、历史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经济因素:供给制脱胎而来;3、意识形态
(1)过分强调分配,个人因素
(2)有限的福利和劳动保障
四、均平的福利思想
1、重视财富的再分配以及机会均等问题
2、推动普遍共享、底线公平社会的建立
3、关注实际福利的提高以及人们心理的平衡;四、公平与效率问题
1、几个概念
平等
指本质上的平等,
指分配上的平等
公平
对理想事物的合理分享;公平即平等,是一种平均意义上的平等,保证人们在生活中享受到相同结果或成果,“同等的分享”
机会均等
公正
公正带有明显的“价值取向”,侧重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且强调这种价值取向的正当性 ;公平则带有明显的“工具性”,强调衡量标准的“同一个尺度”,用以防止社会对待中的双重(或多重)标准问题
公正重视事情现有的状况、结果是否符合公正的要求或规则;同时为了保证事情的现状、结果的公正性,公正还必须重视造成、产生这种现状、结果的程序
公正的基本价值取向决定着公平的正向意义,公正当中包含公平。公平强调客观性,带有价值中立的色彩,工具性强。
效率 ; 经济学概念
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
公平与效率价值取向
3、当代中国的公正问题
改革实践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先富带动后富
从平等与效率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将原本只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问题扩展到了初次分配中
在初次分配,按照要素贡献分配既体现了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公平与效率是相容的
缺陷
贫富悬殊
诱导人们放弃公平的追问
成为拒绝社会变革的理论借口
牺牲平等与公平无法实现共同富裕 ;政策向“权力强者”的倾斜,损害“权力弱者”的利益
社会需要公正
公正是现代社会制度设计与安排的基本依据
社会政策的基本理念就是公正
公正对于效率的生成与促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公正是实现社会安全运行的条件
公正可以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
社会发展的基本宗旨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避免有增长无发展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更亟需社会公正 ;阻止主要社会群体的弱势化趋势
表现
生活窘迫
基本权益难以维护
基层财政能力弱化
相对地位下降
危害:;中国共产党赖以执政的主要社会基础会被严重削弱
工人和农民居于主体,其他阶层不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
抵消发展的成果
削弱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内需不旺)
影响社会的安全运行
警惕精英利益群体间的结盟;政策倾斜
违规保护
项目指定型
危害
直接损害了公众利益
破坏了市场经济的规则
造成一个畸形的社会阶层结构;从“劫富济贫”、“劫贫济富”到“增富减贫”
劫富济贫是一种心理状态,劫贫济富则是现实(所得税),人为地加剧贫富差距,破坏了分配领域的公正性
公共投入的优先次序
基本的民生问题
再发展
马斯洛;思考题
1、平均主义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建国后平均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201-2012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1-12册知识点和教学目标.docx
- 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与管理答案-2024年全国疾控系统“大学习”活动.docx VIP
- 2024年公需课枣庄市继续教育人社局题库及答案18套题合集(完整版).docx VIP
-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2.docx VIP
- 京东自营售前咨询认证考试及答案(初级)3.docx VIP
-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docx VIP
- 2024-2025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上册沪科黔科版教学设计合集.docx
- DL∕T 974-2018 带电作业用工具库房(可复制版).pdf
- 六年级上册英语习题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写作方法指导人教PEP.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