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解读血常规教材教学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血小板 血小板参数 plt血小板(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PLT) (1)血小板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血小板计数(PLT) (2)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标本的采集 无论是镜检、还是使用血液分析仪,要获得血常规检查的稳定可靠、准确的数据,防止临床诊疗人出错误的判断 如何解读血常规 如何解读血常规 概述 正常血液为红色、粘稠、不透明的液体,由45%的血细胞和55%的血浆组成。血细胞主要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组成。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常见的血液检查,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查 什么是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或静脉血检查。对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 如何解读血常规 首先介绍一下血常规的项目、缩写、正常参考范围和单位 ,面对这些参考值,就可以对照各自的检验结果判断是否正常。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HB)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 RBC和 Hb可出现分离。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平均寿命约120天,RBC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是贫血诊断的主要指标。机体发生出血,血液生成障碍,红细胞破坏严重或红细胞异常增生等问题时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量都可发生变化。 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1.男性:120~160g/L(12-16g/dl); 2.女性:110—150g/L(11-15g/dl); 3.新生儿:170—200g/L(17~20g/dl)。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HB) (1)生理性变化:某些生理上的变化可引起红细胞总数增高,如:新生儿,高原居住者。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HB) (2)病理性升高: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病人,糖尿病酸中毒等,可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慢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代偿性增加;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等也可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非代偿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 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是指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体积的比值。各种原因如失水、大量血浆渗出等使血液浓缩,可使HCt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会使HCT减低。 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表示每一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正常人的MCV为82~92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1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 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 白细胞(WBC):(4.0~10)×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 参考值:N:0.50~0.70(原用单位50%~70%) L:0.20~0.40(原用单位20%~40%) M:0.02~0.09(原用单位2%~9%) E:0.00~0.05(原用单位0%~5%) B:0.00~0.01(原用单位0%~1%) 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 临床意义: (一)增加 1、中性粒细胞增加 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溶血、急性出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和铅中毒等。 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 2、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寄生虫病;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少见: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其他,风湿性疾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 3.嗜碱性粒细胞增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转移、铅中毒等。 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 单核细胞增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4、M5,骨髓功能恢复期 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 病理性减少 1、中性粒细胞 感染性疾病: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物理与化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