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ISDN UNI协议-1.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章 ISDN UNI协议-1

第5章 ISDN UNI协议 ISDN协议的结构模型 ISDN UNI协议的结构 UNI物理层协议 UNI数据链路层协议 UNI网络层协议 ISDN协议的结构模型 ISDN协议的定义 ISDN协议的分类 ISDN协议的结构模型 ISDN协议的定义 协议(Protocol) 又叫规程 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在相互通信时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则。 ISDN协议 ISDN的各种设备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则 ISDN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ISDN协议结构必须一致 协议内容必须统一 ISDN协议的分类 用户-网络接口(UNI)协议 控制信令(1、2、3层-D信道) 用户信息协议 网间接口(NNI)协议 控制信令(No.7 ISUP等) 用户信息协议 ISDN的特点 D、B信道协议的关联性 一次呼叫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业务 多重连接(会议电话) ISDN协议的通用结构模型 立体多面的概念 C平面(控制平面) 七层协议的控制信令平面 完成对呼叫和对网络性能的控制 U平面(用户平面) 七层协议的用户信息平面 完成对用户信息传送和数据交换的控制 M平面(管理平面) 不分层 完成终端或ISDN节点内部操作功能 完成C和U之间的通信 ISDN协议关联性实例 B信道电路连接的协议参考模型 D信道分组通信的协议参考模型 ISDN UNI控制平面协议分布 UNI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协议结构 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协议结构 物理层 B、D复用在同一传输媒体上,采用相同的物理层协议 I.430:基本入口物理层协议/I.431:基群速率入口物理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 D信道:I.441/Q.921(LAP-D)-D信道链路接入协议 B信道:C.S/L.L时,对ISDN网络而言2~7层不可见,ISDN提供 双向透明通路,协议由用户定义;P.S时采用X.25 LAP-B 网络层 D信道:呼叫控制信令:I.450/I.451(Q.930/Q.931) 分组信息:X.25分组级 B信道:C.S/L.L时,对ISDN网络而言2~7层不可见,ISDN提供双 向透明通路,协议由用户定义;P.S时,采用X.25 高层4~7层 端到端用户信令,与网络无关 ISDN UNI物理层协议 基本速率入口的物理层协议(I.430) 基群速率入口的物理层协议(I.431) UNI物理层规范 I.430 S/T参考点上的物理层规范 参考配置 线路编码 帧结构 同步原理 D信道接入竞争 激活与解除激活 供电方式 物理特性 I.431 基群接入方式下的S/T参考点上的物理层规范 参考配置(1) 参考配置(2) 参考配置(3) 参考配置(4) 线路编码 TE与NT1间采用“ 四线传送”,双向信号可采用同一编码 不归零码(NRZ-non return zero) 无零电平,低电平为0;高电平为1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不便于同步;有直流成分,影响传输质量 极性反转码(AMI-Alternate Mark Inversion) 伪三进制编码 ITU-T建议的线路编码 零电平表示1;正负交替脉冲表示0 优点:易于同步;无直流成分;具有一定的自检能力 缺点:效率低,100%占空比 多个终端的信号在线路上进行逻辑“ 与” 终端无信号时向线路发送二进制“ 1”(零电平) 线路编码举例 I.430的帧结构 帧内比特含义(1) F 定帧比特 标志一帧的开始,总为正脉冲(0) L 直流平衡比特 保持一帧(NT-TE)或帧中(TE-NT)一段正负脉冲的个数相等 段内0的个数=奇,则L=0;0的个数=偶,则L=1 E D信道反射比特,只在NT-TE方向传送 将上次TE-NT的D信道比特返回(用于D信道竞争) FA 辅助定帧比特,值为0 帮助实现帧同步 帧内比特含义(2) N 辅助定帧比特,值为1(FA的非) 帮助实现帧同步 A 激活比特 S/T接口激活时=1 只在NT-TE方向存在 M 复帧定位比特,仅在NT-TE方向出现 用于复帧同步 S 暂不使用,定值为0 帧结构的特点(1) 共同点 采用极性反转码 帧长=48比特 重复周期=250us 传送速率=48/250=192kb/s B信道速率=16/250=64kb/s D信道速率=4/250=16kb/s 有效信号速率=2B+D=144kb/s 控制信号比特数=12比特 一帧以F、L比特开始 F、L比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