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课梨园春秋大傩之舞 南戏和杂剧 京剧的发展
* 第11课 梨 园 春 秋 大傩之舞 南戏和杂剧 京剧的发展 唐代华清宫梨园,亦称随驾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梨园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 1995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唐华清宫遗址区域内获得重大考古发现,清理出唐华清宫梨园遗址, 并在此旧址上建起一座集文博、歌舞、茶艺、沐浴于一体的文化博览和旅游娱乐的综合性场所。 唐玄宗 梨园 内容概述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 傩戏 宋南戏 元杂剧 京剧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 1.产生背景 【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遇到可怕的事情总把它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在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 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 三星堆铜人面具,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傩戏面具。 大傩之舞 2 傩的发展 1 在原始社会: 一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 2 在先秦时期: 为国家礼仪所吸收,称为傩仪。(为什么被国家礼仪吸收) 天子和诸侯认为其能影响社稷的兴衰存亡 【思考】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共同点。 1 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 2 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 3 形式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 节和表演艺术 4 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所以,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黄梅戏《女驸马》(韩再芬主演) 豫剧《七品芝麻官》 (牛得草主演)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指出这种戏曲流行的区域,并说一说为什么在这一地区戏曲获得了很大发展? 这种戏曲流行在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所以叫南戏。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2.流行区域 【原因】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宋代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坊市的限制废弛了,出现了专门的娱乐的场所——瓦舍。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南戏就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了。 宋人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杰的恶霸和尚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于官府,官府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艺人将之写成戏文上演,广为宣传,造成社会舆论压力,最后恶霸和尚被治罪。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思考南戏主要流行于社会中的哪个阶层?有什么社会功能? 3.特色 南戏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探究】 为什么许多元代的文人纷纷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曲创作之中?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总结】元代知识分子,被打入了社会的底层(九儒十丐),使他们有机会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他们以较高的文化修养推动了元杂剧的文学艺术水平,使之逐渐演变为一种成熟而完美的艺术形式。 1.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 元戏曲演出壁画 壁画描绘的是元杂剧演出时的舞台场面,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演剧的情景。壁画题款中的“散乐”是民间杂剧团体的通称,“忠都秀”是主要演员的饿艺名。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和王实甫。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关汉卿(1230?—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作家。据记载,关汉卿共创作了63个剧本,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窦娥冤》插图 《窦娥冤》书影 《感天动地窦娥冤》 元代剧本的创作极大地推动了戏曲的发展,以后的各戏种不断将之改编并搬上舞台。元曲已经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1 在京剧产生之前,北京地区流行哪些戏曲形式? 2 为什么这些戏种都要到北京表演?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1.产生背景 北京地区流行的戏曲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被称为“雅部”的昆曲,为宫廷所垄断,深受士大夫文人喜爱; 第二类叫“花部”,包括了除昆曲外的所有地方剧种。 北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展和广大人民的娱乐需要促使北京成为各戏种展示自己的舞台。 ①京剧的发端遇到了什么契机? ②京剧发端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③在北京地区地方戏曲繁荣发展的情况下,假设你是徽班的班主,你要怎样才能使你的徽班在北京站住脚跟,吸引观众,并获得进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