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重出字研究.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文解字重出字研究

《说文解字》重出字研究 张峰 (中国传媒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24) [摘要] 《说文解字》版本因为后人在传抄中的误改或误增,以致产生很多重出字,本文试将重出字进行完全归纳,并分为四类列出,分别是:第一,两个篆文相同者;第二,一个字是篆文,而另一个字是某个篆文的或体,也就是一个篆文与另一个篆文的或体相同;第三,两个字的古文相同;第四,某个篆文与另一个字的古文、籀文或俗体相同。 [关键词]《说文解字》;重出字;篆文;古文;籀文;或体;俗体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字书,今本《说文解字》是陈昌治据孙星衍本改刻的2004版为参照系,并参考王筠《说文释例卷十四·删篆》和洪文涛华昌泗洪兆敏合编说文八种单字索引 两个篆文相同者 (一)对两个篆文的解释完全相同者 1.《言部》误 谬也,从言吴声,五故切。(55上)① 《言部》误 谬也,从言吴声,五故切。(56上) 这在《说文》中只有1例,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没有第二个“误”字,可能今天我们看到的本子是在传抄的过程中误增的,但今中华书局影印本却有此字,我们认为,《说文》56页上的“误”字多余,应删。 (二)对两个篆文的解释基本相同者 2.《言部》诖 误也,从言圭声,古卖切。(55上) 《言部》诖 误也,从言佳省声,古卖切。(56上) 3.《口部》否 不也,从口从不,方九切(34下)  《不部》否 不也,从口从不,不亦声,方久切。(246下) 4.《口部》右 助也,从口从又,于救切。(32下) 《又部》右 手口相助也,从又从口,于救切。(64上) 5.《放部》敖 出游也,从出从放,五牢切。(84下) 《出部》敖 游也,从出从放,五牢切。(127上) 6.《艸部》蓝 染青艸也,鲁甘切。(16下) 《艸部》灆 瓜菹也,鲁甘切。(24下) 7.《岂部》恺 康也,从心岂,岂亦声,苦亥切。(102下) 《心部》恺 乐也,从心岂声,臣铉等曰,岂部已有,此重出,苦亥切。(217上) 8.《水部》? 涂也,从水从土尨声,读若陇,又亡江切。(237上)     《土部》? 涂也,从土尨声,臣铉等案,水部已有,此重出,力歱切。(287上) 9.《口部》吹 嘘也,从口从欠,昌垂切。(31下) 《欠部》吹 出气也,从欠从口,臣铉等案,口部已有吹嘘,此重出,昌垂切。(179上) 10.《口部》吁 惊也,从口于声,況于切(33下) 《亐部》?? 惊语也,从口从亐,亐亦声,臣铉等案,口部有??,此重出,況于切。(101下) 其中第2例中56页上的“诖”字段注中也无此字,道理跟上面的“误”字一样,是误增的。段注解释第3例口部的“否”字时说:“否字见不部,此误增也。”[2](p47)解释第4例又部的“右”字时说“口部有此字,云助也,从口又,主谓以口助手,不当入此,谓手助口宜删。”[2](p88)这说明口部的“右”字是多余的。解释第5例放部的“敖”时说:“从放取放浪之意,出部又收此,后人妄增也。”[2](p120)段氏认为出部的“敖”是后人妄增的,《释例》云:“当删放部者,是部总数,它本皆文三,孙氏鲍氏翻宋本,皆云文二,知增敖篆而未改总数也。”[1](p330)他的意思是应把放部的“敖”删去,今《玉篇·放部》“敖”下云:“出部亦收之”,我们认为“敖”的本义是“出游”,即“出门在外遨游”,与出部含义相近,且出部四文都有“出”的意义,又《说文》部内字是根据据意系联编排的,应将意义相近的字排在一起。第6例蓝、灆二字今篆文同,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可见古代是两个字,不应删除任何一个,但应将“灆”字改篆文,加个“水”旁,以区别于“蓝”的篆文。所以把蓝、灆二字列为重出字,是它们的篆文相同,而不考虑其他,这一点已在上文重出字的概念中明确了。可见,我们今天依照篆文说其为重出字,是因为,在传抄的过程中,两个字的篆文变得相同了。 这要与《说文》两个楷化字相同的情况区别开来,后一种不是重出字,例如:《辵部》 ?,行貌,从辵巿声,蒲拨切,篆文作。《辵部》?,前颉也,从辵巿声,北末切。篆文作。很明显,两个字的篆文不同,但影印本却误为相同的楷化字,这不是本文所说的重出字。其实,两个字本不相同,前一个字从辵巿声,篆文应为,如果是,应为从辵从?? 。第二个?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前顿也。从辵枼声。各本篆作 ,汲古改本作,解说作巿声,皆非也。今依玉篇正。”[2](p58)《玉篇·辵部》“?,前顿也。”所以第二个?字应为?,篆文为 ,“颉”可能为“顿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