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000吨的L丙氨酸的全厂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产3000吨的L-丙氨酸的全厂设计 绪论 生物工程工厂是一项政治、经济和技术紧密结合,政策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 生物工程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门。为了实现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生物工程产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产量和品种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在生物工程产业的基本建设战线上,工程设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建、改建和扩建一个工厂,均离不开设计工作。在科学研究中,从小试、中试以及工业化生产,都需要与设计有机结合,进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工作。因此,设计工作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它是扩大再生产,更新改造原有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和原材料,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 本设计主要以实习厂安徽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肥)的相关信息为参照模板,设计年产3000吨L-丙氨酸的发酵工厂,发酵工艺采用好氧液体深层发酵,通气式培养,发酵罐采用搅拌式发酵罐,传热装置为夹套。发酵液采用实罐灭菌(实消),原始菌种德阿昆哈假单胞杆菌,甘油法保存,利用德阿昆哈假单胞杆菌的生长代谢产生的天冬氨酸-β-脱羧酶,对流加投入的L-天门冬氨酸作为底物进行脱羧,即得到产品L-丙氨酸。 本发酵工厂初步设计主要完成工艺流程选择、工艺计算、车间布局及辅助工程等方面的初步设计,并采用CAD完成“生产工艺流程图”、“车间布置图”、“全厂总平面布置图”等相关图纸 第一章L-丙氨酸的概述 1.1、L-丙氨酸 分子式:C3H7NO2 分子量:89.09 结构式:CH3CH(NH2)COOH CAS编号:【56-41-7】 1.2、产品性状 白色无臭结晶性粉末。有特殊的甜味,香度约为蔗糖的70%,200℃以上开始升华,熔点297℃(分解)。化学性质稳定,易溶于水(17%25℃)。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5%水溶液的PH值5.5-7.0。 理化性质 优级 一级 含量/% 透光率/% 比旋光度[α]20D 干燥失重/% 重金属(以Pb计)/(mg/kg) 砷(以As2O3计)/(mg/kg) 铵盐(以NH4+计)/% 98.5 ≥98 +14.3°~+15.2° ≤0.2 ≤10 ≤1 ≤0。02 ≥98.0 ≥95 +14°~+15.5° ≤0.25 ≤10 ≤1 1.3、产品的用途 L-丙氨酸在医药上用途很广,是合成VB6、氨基丙醇(盐酸左氧氟沙星的重要中间体)、安脲尿通(前列腺炎治疗药物)的重要原料,是各种氨基酸制剂的主要成分。 L-丙氨酸在食品方面的用途主要表现为: 增加化学调味的调味效果,对于核酸类的调料,约加为其3-5倍可增加其调味效果。 改善有机酸的酸味,加入有机酸量的1-5%能改善冰醋酸、丁二酸、富马酸、柠檬酸、酒石酸的酸味,使酸味接近自然味道。 改善人工甜味剂,添加人工甜味剂的1-10%后能缓和甜味,回味好。 对腌制品的效果:添加食盐量的5-10%能够入味早、缩短腌制时间。 醇类饮料加入丙氨酸后,可使得其味道淳厚,而且能防止啤酒和发泡酒的老化,减少酵母气味。 在酒类和蛋黄酱中加入1-2%的丙氨酸,有防止氧化效果。 对粕制品、酱油。腌制品添加2-3%能改善其味道。 1.4、L-丙氨酸的生产研究 L-丙氨酸又名L-α-氨基丙酸, 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它的开发较晚, 80年代初才在日本工业化生产。随着对L 2丙氨酸不断研究和开发, 在医药、食品等行业的应用不断扩大, 并有日益增长的趋势。我国在80年代末有小批量生产, 工业化生产才刚刚起步。 1.4.1、L-丙氨酸的生产 L—丙氨酸制备经历了由蛋白水解提取法、发酵法到酶法(固定化细胞法或游离整体细胞法)的过程。现在工业化生产的方法就是酶法转化, 即通过富有L-天冬氨酸-β-脱羧酶活力的微生物(如Pseudomonas dacunhae 等) 细胞催化L-天冬氨酸而得到的, 而L-天冬氨酸则可通过固定化Es-cherichia Coli 高效地催化富马酸铵而制得。其中日本多采用固定化细胞法, 而我国大部分采用游离整体细胞法。 1.4.2、生产L-丙氨酸的菌种 Pseudomonas dacunhae——德阿昆哈假单孢菌; Brevibacterium flavum——黄色短杆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产气荚膜梭菌; Desulfovib riodesu lfuricans——脱硫脱硫孤菌; Norcardia globerula——小球诺卡氏菌; Acetobacter SP——醋杆菌; Achromobacter SP——无色杆菌; Alcaligenes faecalis——粪产碱菌; Arthrobacter——节杆菌; Paracoccus furiosus——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