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俄罗斯民族精神复活的希望.PDF
2004 年第2 期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04, №2 总第4 期 Russ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Serial №4 俄罗斯民族精神复活的希望 ——评《马特辽娜的家》和《最后的期限》中的女性形象 谢春艳 (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系,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提 要:本文通过对《马特辽娜的家》和 《最后的期限》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揭示了俄罗斯 古典文学作品中担负着拯救俄罗斯使命的女性形象的复归,并从历史文化渊源、作家的人生经历以及俄罗 斯文学传统 3 个方面探讨了作家对女性形象进行深入挖掘的原因。 关键词:女性; 民族精神; 复活 中国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受封建宗法制度、传统文化和自身经济因素等的影响,在沙皇俄国妇女一直处于顺 从的、被支配的地位。在俄罗斯古典文学中,作家们往往把自己心目中对女性的理想幻化为 笔下的女主人公形象,使俄罗斯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具有一种贞洁、贤淑、神圣、高尚和 自我牺牲的特质,同时获得了一种独特的象征意义,她们成为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化身、“甚 至担负了能拯救俄国的使命”。(刘心华 2000 :225 )“自18 世纪末以来,俄国文学中的女性 角色常常被赋予一种神圣的使命。她们不仅被视为大自然赋予的珍宝,更被视为家庭、甚至 于俄罗斯存在的希望”。(刘心华 2000 :216)俄罗斯古典文学中最为突出的女性形象首推普 希金的《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的塔吉亚娜,诗人把她称为“我可爱的理想”、“俄罗斯的灵 魂”。陀思妥耶夫斯基更认为塔吉亚娜是“俄罗斯妇女的圣像”。 在经历了20 世纪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后,俄罗斯的妇女摆脱了卑下的社会地位,走向 了男女平等,在苏联文学中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敢于向命运挑战、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在 社会变革中建功立业的新时代的“新女性”形象。与此同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 的《马特辽娜的家》和“农村散文”的代表作家拉斯普京的《最后的期限》展现了20 世纪 俄罗斯普通劳动妇女的命运。她们生活在农村经济危机时期,经历了两次大战、一次革命和 苏联50—60 年代的城乡变革,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古典文学中那种担负着拯救俄罗斯命 运的历史使命的女性形象的复归。 1 神圣的马特辽娜 《马特辽娜的家》描写的是远离城市喧嚣的普通人的生活及其悲剧性的命运。书中所述 的事件发生于1956 年,是一部自传性作品。女主人公马特辽娜正是作家从集中营返回俄罗 斯后,在梁赞中学教书时租住的那个破旧木屋的女房东。马特辽娜的6 个孩子先后夭折,丈 夫在对德战争中杳无音信,她收养的侄女也离开了她。她长期领不到退休金,一个人拖着病 体孤独地住在那间古老的、在严冬里四面透风的木屋里,然而正是这个她在此劳作了一辈子 的栖身之所、她惟一的一点可怜的“财产”却给她带来了灭顶之灾。就在养女急于拉走她允 27 诺的“遗产”的夜晚,她意外地惨死在没有开车灯的火车轮下。 马特辽娜是一个虔信上帝、善良质朴而平淡无奇的老年妇女。她热爱劳动而且聪明,在 物质财富极度贫乏的农村,人性被扭曲和异化,周围的人们变得冷酷无情,然而马特辽娜却 仍然保持着最美好的人性的优点,贫穷的物质生活并没有使她的精神生活变得贫乏。她“能 够灵巧地做各种工作”,她能够阻拦惊马,并为了救出橡皮树冲进熊熊燃烧的农舍。她的这 些行为又全然不是出于任何英雄主义。虽然周围的人们是抱着有意利用她那“廉价”的劳动 力的企图,可她总是那样乐于助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请求,甚至总是“放下自己该 做的活,去帮女邻居的忙。”(姜明河等译 2000 :155)她的这一天性促使她去帮助养女一 家拉送载有木料的爬犁,最终导致了本不该发生的悲剧。 马特辽娜“受了不少窝囊气”,“碰到了很多不公道的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