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内容理解复习(新人教版).doc

四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内容理解复习(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内容理解复习(新人教版)

课文内容理解 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神奇 1、(1)《观潮》这篇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重点写了潮来时,潮来时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 天下奇观 ” 2、(1)《鸟的天堂》是作家巴金的作品。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指那茂盛的大榕树,是特定称谓。;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指大榕树是鸟儿生活的乐园,确实是鸟的天堂。 3、背诵《观潮》第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7、8、12、13自然段。 第二单元观察和发现 1、(1)《题西林壁》作者宋朝诗人苏轼。这首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哲理,写景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理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道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横、侧、远、近、高、低表现了作者每到一个地方,都仔细地观察了庐山,让我们体会到 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2、(1)《游山西村》的作者宋朝诗人陆游。诗人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句子,富有哲理,成为千古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中,“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的盛情,整首诗让我们感受到 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 3、《爬山虎的脚》作者叶圣陶,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文章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性,以及它是怎样爬的。 5、《蟋蟀的住宅》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说明文。文中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用“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的住宅是由于蟋蟀用简单、柔弱的工具,完成了这么好的住宅,这是多么大的反差! (2)课文中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的三个部分,分别是选址、外部结构、内部结构。 6、掌握成语“胸有成竹”的意思:原指画竹子前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7、背诵《古诗两首》的粘书内容,《爬山虎的脚》第2,4自然段及P31资料袋的内容。 第三单元童话故事 1.《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快乐应当和大家一起分享。童话通过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 2.(1)《去年的树》赞美了小鸟与大树之间的令人感动的友情。朗读时注意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2)词句解析: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第一个“看”字的含义是鸟儿对树实现“去年”的诺言,鸟儿仿佛在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第二个“看”字的含义是鸟儿对树的依依不舍,鸟儿仿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朋友。” 4.背诵P45《资料袋》的内容。 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 1.(1)《白鹅》作者是丰子恺,作者从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来突出鹅高傲的特点。 2.《猫》的作者是老舍,文中写到猫的性格古怪 ,既老实 ,又贪玩,既贪玩 ,又 尽职 。而满月的小猫却是那么 可爱、淘气,生机勃勃 。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3. 背诵《白鹅》第2,3,4自然段。《猫》第1,2自然段。 第五单元世界遗产 1、(1)《长城》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3)句子理解 ①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②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2、(1)《颐和园》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