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无机化学原子结构
第八章 原子结构 精灵原子假说: 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 连一个高尚朋友都没有的人,是不值得活的。 喜欢斥责别人的人,不是交朋友的材料。 不爱任何人的人,据我看是也不能为任何人所爱的。 勇气减轻了命运的打击。 能使愚蠢的人学会一点东西的,并不是言辞,而是厄运。 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 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 有教养的人的遗产,比那些无知的人的财富更有价值。 荣誉和财富,若没有聪明才智,是很不牢靠的财产。 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并不显得像朋友。 8.1.2 氢原子光谱 Bohr理论的成败 成: (1922年Nobel)成功解释氢原子光谱及类氢原子光谱的产生原因,特别是提出能级、量子化、电子跃迁等概念至今仍采用。 败: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光谱、氢原子光谱精细结构,对化学键的形成无能为力。 因:建立在经典力学基础上,固定轨道,没考虑电子的情况。 1927年,(德)Heisenberg不确定原理: 例: 原子半径为10-12 m, 所以核外电子最大测不准量为 Δx = 1.0×10-12 m, 求速度测不准量Δv. 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 = 9.11×10-31 Kg. 解: 对宏观物质, 测不准原理无意义.既然对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测不准, 有无方法描述其运动状态呢? 答案是肯定的. 某电子的位置虽然测不准, 但可以知道它在某空间附近出现的机会的多少, 即几率的大小可以确定. 因而可以用统计的方法和观点, 考察其运动行为. 这里包括两点: 能量: 量子化 运动: 统计性 氢原子的基态:n=1,l=0,m=0 8.4.2 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的基本性质称为原子参数。 I1<I2<I3<I4<…… 1879 年 英国人 Crookes 发现阴极射线 1896 年 法国人 Becquerel 发现铀的放射性 1897 年 英国人 thomson 测电子的荷质比 发现电子 1898 年 波兰人 Marie Curie 发现钋和镭的放射性 1899 年 英国人 Rutherford 发现α, β, γ射线 1900 年 德国人 Planck 提出量子论 1905 年 瑞士人 Einstein 提出光子论 解释光电效应 1909 年 美国人 Millikan 用油滴实验测电子的电量 1911 年 英国人 Rutherford 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 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 1913 年 丹麦人 Bohr 提出 Bohr 理论 解释氢原子光谱 8.5.3 元素的分区 元素周期表中价电子排布类似的元素集中在一起,分为5个区,并以最后填入的电子的能级代号作为区号。 s 区:ns1-2 p 区:ns2np1-6 d 区:(n-1)d1-10ns1-2 (Pd无 s 电子) (ds区: (n-1)d10ns1-2 ) f 区:(n-2)f0-14(n-1)d0-2ns2 价电子排布: 内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 典型元素 8.6.1 原子半径 8.6.2 电离能 8.6.3 电子亲和能 §8.6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8.6.4 电负性 电离能、电子亲和能 原子半径、电负性 和自由原子的性质相关联 化合物中表征原子性质 原子的性质 原子内部结构 原子电子结构 决定 周期性 ?共价半径 ? van der Waals 半径 主族元素:从左到右 r 减小; 从上到下 r 增大。 过渡元素:从左到右 r 缓慢减小; 从上到下 r 略有增大。 ?金属半径 8.6.1 原子半径 r r r 主族元素半径变化 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趋势 r 变化受两因素的制约: ? 核电荷数增加,引力增强, r 变小; ? 核外电子数增加,斥力增强, r 变大; 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核电荷; 左??右,有效核电荷Z*增加, r 变小。 同一周期: 长周期:电子填入(n-1)d层,屏蔽作用大, Z*增加不多, r减小缓慢。 ? ⅠB,ⅡB :d10构型,屏蔽显著, r略有增大。 ? 镧、锕系:电子填入(n-2)f亚层,屏蔽作用更大, Z*增加更小, r减小更不显著。 结果: ①镧系元素性质极其相似。 ②IIIB族的钇(Y)和重稀土元素性质相似。 ③锆(Zr)和铪(Hf);铌(Nb)和钽(Ta);钼(Mo)和钨(W)原子半径相似,性质相似。 共生 镧系收缩:镧系元素从镧(La)到镱(Yb)原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