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三政史地]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复习课.ppt

[高三政史地]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复习课.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政史地]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复习课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 二、儒家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原文】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 说明了孔子重人不重财。中国历来有重财的习惯,尽管有些人说视钱财如粪土,但很多都是故作高雅,中国有句古话叫“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为了求财拿生命当儿戏的具体体现。就人类而言,生命应该重于一切,孔子能在那个年代能有这种“以人为重”的思想,是孔子所培养的“仁”思想的结果。 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 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从不用。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   孔子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大家遵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 2、孟子 3.荀子 三、道家 道家 创始人—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庄子成语故事 成者英雄败者贼 东施效颦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以貌取人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无中生有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标新立异 呆若木鸡 题意解说 无用之用 明镜止水 螳臂挡车 每况愈下 四、法家 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人,约生于公元前280年,死于前233年。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材料一 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 (1)以上四则材料分别表达的是哪一学派怎样的观点或主张? (2)试对材料二和四的观点分别作简单的评价。 参考答案 (1)材料一体现的是墨家的“兼爱”“非攻”主张 材料二体现的是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 材料三体现的是道家的辩证法思想 材料四体现的是法家的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和变法革新的思想 (2)孟子的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但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法家的思想是一种进步思想,主张积极进取、变法改革,反映了上升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孙膑与兵家 《孙子兵法》 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 (08海南历史,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1.(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D 2.(2012年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答案】B 3.(2012年上海历史,3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答案】C项3分,B、D项1分,A项0分 1.老子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在变幻无常的世界背后,有不变的“道”存在,“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人要顺应“道”而生活。 ①万物的本源: 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