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政史地]第20课第七分册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与
第20课 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兴起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1917年迁至北京)主张破除陈腐的封建意识,自觉更新思想观念, 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 2、代表人物(运动主将)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 (北大成为运动中心) 3、内容: (1)前期(1915—1917年): ①“民主”(德先生)和 “科学”(赛先生)两大旗帜——核心内容 所谓民主,就是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 治,用民主精神来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 所谓科学,不仅指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在看待客 观事物时要运用科学观点和方法,提倡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法则, 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蔡元培的办学理念 学校像个衙门,没有多少学术气氛;有的教师不学无术,一心只想当官,有的顽固守旧,不容许有新思想进来。学生则多是官僚和大地主子弟,有的一年要花几千银元,带听差、打麻将、吃花酒、捧名角、逛妓院,对读书毫无兴趣,对当官之路却千方百计地去钻营。 阅读材料 材料1 至于弟在大学,则有两种主张如下: (一)对于学说……无论有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 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 悉听其自由发展。…… (二)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例如复辟主义,民 国所以排斥也,本校教员中,有拖长辫而持复辟论者, 以其所授为英国文学,与政治无涉,则听之。……夫人 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怠难成立。 ——蔡元培《致(公言报)函并答林琴南君 材料2 蔡先生主校以后,许多学者名流来到北大,一时 人才云集,面目一新。像鲁迅(周树人,教中国小说 史)、钱玄同(教音韵学)、吴梅(教戏曲史)、刘 半农(教新文学)等,都来到北大教书。 李大钊、陈独秀和他们一起,高举科学与民主的 旗帜,与封建主义思想展开斗争,为轰轰烈烈的五四 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顾颉刚〈蔡元培先生、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文学革命的原因 新文化、新思想,需要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中去,而传统的文言文比较难懂,于是新派人士做语言文字的改造工作,力倡白话文,开展文学革命。 一、要有话说,方才说话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 说,就怎么说。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文学革命的结果:文化、教育平民化 ①白话文很快深入人心了,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语言文字改革从1918年开始——《新青年》完全改用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到1920年,全国小学一、二年级原用的文言文教材一律被废除。 ②白话文在应用创作方面取得了实绩,出现最早的一批白话文的新文学作品。 材料1“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本大总统程鹰重任,日作夜思,比为政体虽革旧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袁世凯《祭孔会》 材料2“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委人强欲以不适今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思考:材料一中袁世凯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材料二中陈独秀是如何看待孔教的?有何进步意义? 针对材料一引起的社会影响,陈独秀等人是如何反对的?其实质是什么? 陈独秀认为:以孔教为核心的儒学不适应当时的中国,反对复辟帝制,反对封建文人利用儒学中落伍于时代的思想欺骗人民,儒学是社会进步的阻力 意义:对反对复辟,维护民主共和国,有进步意义 吃人的礼教 在徽州的最后一座牌坊上,刻着这样一行字:“属孝贞烈节六万五千零七十八名”,真是触目惊心。 探究: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态度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三政史地]2013届高三第一轮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复习课件.ppt
- [高三政史地]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威体育精装版课件:必修2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ppt
- [高三政史地]2012届全国版统编教材学海导航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第6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和文化.ppt
- [高三政史地]2013高三第一轮复习 选修3-3 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ppt
- [高三政史地]3-1国家权力机关4.ppt
- [高三政史地]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ppt
- [高三政史地]55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ppt
- [高三政史地]5新航路的开辟.ppt
- [高三政史地]lean six sigma教案.ppt
- [高三政史地]《经济生活》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第一课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