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三政史地]对大气环流的尝试性理解.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政史地]对大气环流的尝试性理解

一、对中纬西风带的误解与困惑 1、高空风向与地面风向必然相反,对吗? (误 解) 2、观测事实:中纬度地区地面和高空都是西风。(困 惑) 一些现象: (1)在天气预报中看卫星云图,我国上空的云系都是向东移动; (2)中纬度地区上空,飞机向东飞行比向西飞行耗时间要少; (3)冬季,西风气流经过青藏高原时,被分成南、北两支; (4)大多数时候,珠峰顶上的旗云由西向东移动。 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是如何到达瑞士的? 二、人类对大气环流的认识历史 17世纪航海以风为动力,1686年英国哈雷发表信风理论。 1735年,英国的哈得莱创立了经圈环流的理论,赤道附近的经圈环流被称为哈得莱环流。 1835年,法国的科里奥利提出了地转偏向力。 1856年美国的费雷尔提出了中纬度环流(费雷尔环流)。 1928年,瑞典的伯杰龙提出了三圈环流理论(tricellular theory),是解释大气环流形成机制的一个简明模型。 高空西风急流的发现:三圈环流理论的困境 三、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 1、平均水平环流: 底层大气图 高空大气图 2、平均纬向环流: 经向剖面图 3、平均经圈环流: 参考简图 三、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 1、平均水平环流之一,底层大气 对流层底层,自下垫面以上平均1.5千米为摩擦层,以上为为自由大气层。 底层大气水平环流可以看海平面气压场和风的分布,亚洲大陆出现季节性变化的气压中心,这个大家比较熟悉。 三、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 1、平均水平环流之二,高空大气 高空自由大气,水平运动风是不受摩擦力影响的地转风,以纬向环流为主。 在中、高纬度地区上空,全年盛行以极地为中心的西风,其上叠加有大尺度扰动,称为西风波。西风带有明显的季节性移动,它向夏半球的极地移动约10个纬度,在冬半球由于极地与赤道间温度梯度增大,西风强度也达最大。 三、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 2、平均纬向环流 赤道及其附近:冬夏都是深厚的东风(地面即为信风),从冬季到夏季,北半球东风带向北移动,范围变大,强度增强。 中高纬度地区:冬夏都是深厚的西风,范围强度随高度增大,冬季强夏季弱,在对流层顶风速达最大值,这支强西风急流(jet stream),平均速度冬季可达40m/s,夏季在15m/s以上。 极地地区:近地面层,有浅薄的弱东风,即极地东风带,厚度和强度都是冬季大于夏季,高空为西风。 北半球平均纬向风速的经向剖面图 三、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 3、平均经圈环流 低纬环流圈:又称哈得莱环流圈(Hadley cell),是一个直接热力环流圈,地面空气从较暖处上升,在较冷处下沉,所以称为正环流圈。 中纬环流圈:又称费雷尔环流圈(Ferrel cell),是间接热力环流圈,地面空气从较冷处上升,在较暖处下沉,所以称为逆环流圈,其上层出现西风急流。 高纬环流圈:又称极地环流圈(Polar cell),也是一个直接热力环流形成的正环流圈。 哈得莱环流圈 总结: 大气环流基本上是以极地为中心并绕其旋转的纬向环流运动,纬向主流上叠加了涡旋和波动,同时又包含着经圈环流,形成一个整体的环流体系。 纬向环流包括三个风带,即: 1.赤道及其附近:地面和高空都是东风,高空有东风波动,地面即信风带; 2.中纬度地区:地面和高空,整个对流层都是深厚的西风和西风波。在高空,西风范围扩大到低纬度和高纬度; 3.极地东风带:局限于近地面层,高空是西风。 四、对大气环流的尝试性理解 1、热力与动力的原因——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大气环流的原因和结果一定能那么机械地分割吗? ◎ 热力原因 上世纪40年代以前,气象学家普遍认为,大气环流主要是热力原因导致气压差异而产生运动,气压场起主要作用。 ◎ 动力原因 1939年,美籍瑞典人罗斯贝在高空天气图上发现了长波(罗斯贝波),创立了长波理论。 高空西风波充分发展可以形成高、低压中心,不少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大气环流究竟是气压场还是风场为主导成了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 大气运动适应尺度理论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大规模的气象观测网。 叶笃正(中国气象学的泰斗,罗斯贝的学生,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等学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建立了大气运动适应尺度理论—— 不同空间尺度的运动都存在着特征尺度,当实际运动的空间尺度大于这个特征尺度时,气压场起主导作用;当运动的空间尺度小于特征尺度时,风场起主导作用;对中小尺度的大气运动,同样存在适应问题。 四、对大气环流的尝试性理解 2、气流与水流的相似性 都产生波动、脉动和湍流,水流比气流更直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