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休閒遊憩概述.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休閒遊憩概述

第一章 休閒遊憩概述 徐茂洲 著 第一節 休閒時代的由來 十八世紀工業時代以後,產生了以工作為導向的生活,而休閒就成為有錢人的特權。( 胡小明、虞重幹,2004) 18世紀工業時代以後,產生了以工作為導向的社會風氣,所以休閒成為有錢人才能有的享受。閒暇成為恢復體力與腦力而更有效率的工作手段,要人們在閒暇裡拼命追求各種刺激或自我放縱。( 胡偉希,1995) 第一位知悉休閒學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得 (Aristotle) 在西元前300年提出休閒三種程度為: 娛樂消遣 (Amusement) 遊憩 (Recreation) 沈思 (Contemplation)。 第二節 休閒相關理論 Maslow’s (1968) 提出需求層次理論包括 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s) 如食物、飲水; 安全需求 (Safety needs) 如安全保障、心裡安全; 歸屬感與愛的需求 (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 如認同與接受感; 尊重需求 (Esteem needs) 如勝任感; 自我實現需求 (Self-actualization) 胡小明與虞重幹 (2004) 提出四種休閒的理論: 1.補償理論 2.後遺休閒理論 3.熟悉理論 4.個人社區理論 第三節 休閒的定義 休閒 (Leisure) 一詞源於拉丁字Licer,原意為允許“to permit or allow”之意。Licer也是拉丁字根允許 (Permission) 之意。休閒定義為:按照人們自己喜歡的步調去選擇自己的活動。(Coredes Ibrahim, 2003) Kelly (1996) 提出休閒是經驗本身所選擇的主要活動,而自由與內在的滿足是核心元素。一個可能的觀點是指休閒是焦點在體驗活動與執行者所創造出來的意義 MURPHY (1974) 六種休閒的定義: 1.自由支配時間 (Discretionary time):休閒是維持生活與工作之餘的剩餘時間。 2.社會工具 (Social instrument):休閒是有社會目的如治療疾病,社會參與,與實現社會功能。 3.社會階級、種族與職業 (Social class, race, and occupation):休閒是社會與世襲因素決定,這個確定的模式已成為許多參與研究預測的根據,這還不能算成定義但是可以為社會學上的假設。 4.古典 (Classic):休閒可以為自由的狀態,一種「靈魂的情況」,與一個難得的成就目標。 5.反功利主義 (Anti utilitarian):休閒本身就是目的,不是工作的附屬品,是自我表達與自我實現的滿足。 6.全部的 (Holistic):休閒是可以發現於任何活動與地點。工作休閒區別是被棄的,在贊同的定義是根據體驗的品質。 一、休閒視為時間 (LEISURE AS TIME) 休閒時間是剩餘的時間,從我們完成工作的責任與維持生存的之外時間,休閒時間是我們能選擇什麼可以做的;這即所謂的自由時間 (free time)。 隨著人們的勞動時間逐漸縮短,閒暇時間逐漸增加 休閒是除了我們必須做的能維持生存所需的時間,能自由支配的時間,而時間的運用是根據我們的選擇。(Charles, 1960) 二、休閒視為活動 (LEISURE AS ACTIVITY) 休閒是遊戲、運動、文化、社會互動,與有些活動看起來像工作但不是工作。(Kelly, 1996, p.19) Dumazedier (1974) 列出休閒四種類型的活動為: 有報酬的工作 (re-munerative work) 家庭責任 (family obligations) 社會精神責任 (socio spiritual obligations) 與自我滿足與自我表現取向活動 (and activity oriented toward self-fulfillment of self-expression)。 三、休閒為一種心靈狀態 (LEISURE AS STATE OF MIND) 休閒是一種心靈狀態是建立在希臘哲學的基礎上,亞里斯多得年代把休閒視為一種心靈狀態。在休閒活動花一段時間人們可以得到正面的情感與精神的體驗,另外,人們不但體驗智力、體力、文化、藝術與創造力的成長,還有機會學習到各種不同的知識。( 胡小明、虞重幹,2004) 個人自由對於休閒的動機與態度的感受 (Karaus, 1990) 第四節 什麼是遊憩 (RECREATION) 遊憩 (Recreation) 專業一詞開始運用於20世紀初期。遊憩定義為志願參與有意義且快樂的休閒活動,遊憩包含室內與室外活動。(Coredes Ibrahim, 200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