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学]09宏观经济学
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未预期的通货膨胀在人们中间,以一种与才能和需要都毫无关系的方式,进行财富再分配。 这些再分配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经济当中的许多借贷关系都是按照记帐单位——货币来约定条件的。 经济当中的价格总水平进行调整,以使货币的供求平衡。 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的时候,它就导致了价格水平的上升。 货币供给数量的持续增长导致持续的通货膨胀货币中性原理假定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名义变量而非实际变量。 政府想要弥补其支出,只要印刷更多的钞票就可以了。 这就导致了“通货膨胀税”和超速通货膨胀。 按照费雪效应,当通货膨胀上升时,名义利率上升同样的数量,实际利率保持不变。 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使得他们变得更加贫穷,因为它增加了他们买东西的花费。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通货膨胀也增加了名义收入。 三、小结 经济学家归纳了通货膨胀的六种成本: 皮鞋成本 菜单成本 相对价格的变动加剧 未预料到的税收负担变化 混乱与不便 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 宏观经济学论述整个经济的行为——或经济生活的宏观总量。他研究的是一国产出、就业、失业和价格的总的水平。 这提示了宏观经济学 * 讲授人:郭庆方 二00九年至二0一0学年第一学期 通货膨胀永远而且处处是一种货币现象。 米尔顿·弗里德曼 名人名言 第二节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一、导言 在过去70年里,价格平均每年上升约4个百分点。物价水平上升了16倍 通货紧缩,即平均价格的下降,在19世纪的美国、20世纪末期的中国出现过。 超速通货膨胀指的是很高的通货膨胀率,例如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解放前的中国所经历的那样。 在20世纪70年代,价格每年上升7个百分点 在20世纪90年代,价格平均每年上升2个百分点 国际数据表明,通货膨胀变动的范围还要大得多。在2005年,美国:3%;俄罗斯:12%;委内瑞拉:15%。 通货膨胀是总体价格水平的上升,通货紧缩是总体价格水平的的下降。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价格平均每年上升约1个百分点。大部分时期价格稳定甚至下降。 最高的1961年达到16个百分点 最低的1963年为-6个百分点(通货紧缩) 改革开放以来,价格平均每年上升约7个百分点。绝大部分时期价格上升。 最高的1994年达到了24个百分点 最低的1999年为-1个百分点(通货紧缩) 货币数量论用来解释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长期决定因素。 通货膨胀是涉及经济中交换媒介的整体经济现象 当整个价格水平上升,货币价值下降 二、古典通货膨胀理论 (一)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 货币供给是由美联储控制的政策变量。 通过公开市场运作等工具,美联储直接控制货币供给的数量。 货币需求有若干决定因素,包括利率、其他资产的收益率(如债券)和经济的平均价格水平 人们持有货币是因为它是交换媒介。 人们选择持有的货币数量,取决于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利率。 在长期,总体价格水平调整到货币供求平衡的水平。 Copyright ? 2004 South-Western 货币量 货币价值, 1 / P 物价水平, P 由美联储固定的货币量 货币供给 0 1 (低) (高) (高) (低) 1 / 2 1 / 4 3 / 4 1 1.33 2 4 均衡的货 币价值 均衡物价 水平 货币需求 A 货币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均衡的物价水平 货币量 货币价值, 1 / P 物价水平,P 货币需求 0 1 (低) (高) (高) (高) 1 / 2 1 / 4 3 / 4 1 1.33 2 4 M1 MS1 M2 MS2 2. . . . 货币价 值下降. . . 3. . . .以及 物价水 平上升 货币供 给增加. . . A B 货币注入的影响(货币供给增加) 价格水平如何决定、它为何会随时间改变,对此的(一种) 解释是货币数量论。 经济中可得的货币数量决定了货币价值。 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是货币数量的增长。 货币数量理论 (二)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 名义变量是以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 例:名义GDP,名义利率,名义工资,美元价格 实际变量是以物质单位衡量的变量。 例:实际(不变价)GDP,实际利率,实际工资,相对价格 按照休谟和其他人的看法,实际经济变量不会随着货币供给的改变而改变。 按照古典二分法,影响实际和名义变量的是不同的经济力量。 货币供给的改变影响名义变量但不影响实际变量。 货币变化与实际变量无关的性质被称为货币中性。 费雪效应(实际利率理论) 利率与货币供给无关 决定投资需求的是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决定储蓄的是家庭牺牲的实际消费 名义利率或者说市场利率会受到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按照费雪效应,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名义率会有同等数量的上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