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爱爱医资源-PNF手法治疗讲座详解
最大阻力(MR) 对较强肌群最大阻力,以使兴奋向较弱肌群扩散。 不得发生震颤,不得影响全范围ROM。 ROM的1/3处递增至最大阻力。 改善肌力的不平衡。 长时间进行有害! * 时间顺序的强调(TE) 时间顺序(timing)是在任何运动中肌肉收缩的顺序,其目的是保证运动的协调。 在适当考虑时间顺序的前提下,重点对运动模式中较强的部分给予最大的阻力,使兴奋向弱的部分扩散。 远端到近端:上肢用手取物。 近端到远端:下肢步行跨步。 * 手法接触(MC) 通过深的、无痛性的手法接触患者的身体部分,以刺激肌肉、肌腱和关节的传入感受器的方法。 与以上治疗手法结合使用。 * 手法的组合使用 如: 慢逆转-控制(SRH) 慢逆转-控制-松弛(SRHR) * 方 法 技 术 —本体、皮肤和视听刺激 * 本体感觉因素 牵张 阻力 振颤 压缩 牵引 滚动 线和角加速 * 外感受器因素 轻触 刷拂 温度 缓慢地抚摸脊神经后基支支配区的皮肤面 * 合并本体和外感受器因素 手法接触 对长的肌腱施加压力 * PNF的作用 最精确地应用了真正的本体感觉刺激 能加快肌肉的反应 能提高脊髓的兴奋性 压缩关节可一过性地提高脊髓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可以同时增加双侧肌力 可以有选择地提高运动功能 * PNF的应用 骨科 运动创伤 周围神经损伤 中枢神经损伤的中后期 (早期抗阻使用不当将诱发痉挛和联合反应) * 治疗的选择-对症需要 帮助引发动作: 节律性发动(RI) 加强肌力: 节律性稳定(RS);反复收缩(RC);慢逆转(SR) 增加关节稳定性:节律性稳定(RS) 促进肌肉松弛:控制-松弛(HR) ;收缩-松弛(CR) ;节律性稳定(RS) 改善协调性:慢逆转(SR) 肢体在运动模式中某一部分软弱: 时间顺序的强调(TE) * 治疗的选择-运动控制四阶段 活动度(mobility): 可用节律性发动(RI)和反复收缩(RC)帮助发动运动,可用节律性发动(RI)和控制-松弛(HR) 和收缩-松弛(CR) ;节律性稳定(RS)增大ROM。 稳定性(stability): 可用节律性稳定(RS) 受控的活动(controlled mobility): 可用节律性稳定(RS)和反复收缩(RC)和时间顺序的强调(TE) 技巧(skill): 可用节律性稳定(RS)和反复收缩(RC)和时间顺序的强调(TE) * 主要要领 用手刺激:以手掌直接接触肌肉、肌腱和关节处,对其感受器随时给与适当刺激。 指示和意识(语言)促进 阻力大小及方向的调整 施术者体位的变化及重心的移动 利用体重施加阻力 自我保护 * 感谢大家 * P N F 手 法 治 疗 新乡医学院康复医学教研室 杨纯生 * PNF的概念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lar facilitation PNF) —是利用牵张、关节压缩和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和应用螺旋、对角线状运动模式(spiral and diagonal pattern)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 神经生理 运动学习 PNF 运动行为 * PNF的起源 美国康复治疗师Herman Kabat 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以后由其同事 Margaret Knott 和 Dorothy E Voss于50年代正式发表。 当时是用于脊髓灰质炎的康复,后又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 PNF的基本内容 螺旋、对角线型式的运动模式的活动 手法治疗技术 本体、皮肤和视听刺激 * 具体内容 91种基本运动模式: 头颈3种;上躯干2种;下躯干6种;上肢14种; 下肢12种;强调时间顺序的ROM变化模式2种; 按照发育规律在治疗垫上进行的38种;步行训练7种;轮椅和转移5种;生活自理2种。 15种手法治疗技术 3大类本体、皮肤和视听刺激 * 方 法 技 术 —运动模式 * 基本理论—关于运动模式的理论 姿势和运动的发展顺序: 双侧对称 双侧不对称 双侧交互 单侧型式 对角线型运动 (运动的最高型式) * 基本理论—关于运动模式的理论 对角线和螺旋运动的优点: 1)正常生理上有功能的运动(大多数肌肉的附着点和纤维排列符合此种模式) 2)自主运动由大量的运动模式而不是由单个的肌肉运动组成 3)对角线运动是屈伸、内外展、内外旋三组拮抗肌的结合运动,是正常发育的最后部分和最高型式。 4)所有的对角线运动都越过身体中线,可促进身体两侧的相互作用。 5)对角线运动是旋转的,旋转运动是正常发育的最后部分和最高型式之一。 * 基本理论—关于运动模式的理论 肩胛带前挺能促进上肢的肌电活动;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医院卫生院医德医风工作计划.pdf
- 高二语文《荷花淀》课件.pptx VIP
- 台达ASDA-AB系列使用说明书.pdf
- 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 课件全套 第1--6章 导论、新能源汽车车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在未来交通出行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pdf
- 识字教学的策略方法ppt.ppt
- 《勤洗手会洗手》幼儿园大班健康PPT课件.ppt VIP
- Combi康贝mamalon安全汽座说明书(型号 mamalon)用户手册.pdf
- AutoCAD中文版室内设计实例教程(AutoCAD 2020)全套课件.pptx
- 第一、二单元-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VIP
- 民事诉讼法(山东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 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