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中药]太阳病1
[释义] (1)病因病机:邪从热化,邪热壅肺,肺失宣肃 (2)主证: 汗出—肺主气,外合皮毛,肺热迫津外泄; 喘—肺司呼吸,热盛气逆,肺失清肃之权 无大热—指表无大热,而热壅于内,并非热势不甚 (3)治法方药: 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麻杏甘石汤(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炙)二两石膏半斤。石膏辛甘寒,清泄肺热为主药,麻黄辛苦温,宣肺平喘以为辅药。杏仁苦微温降肺气而平喘,甘草为使,安胃和中。 注意:方中石膏量倍于麻黄,在于本证为肺热。退热多用生石膏。) (4)麻杏甘石汤证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麻黄汤证比较 同 异 病因 病机 证候 治法 方药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 [词解]大烦渴不解:指口渴较甚且发热不退。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 [词解]大烦渴不解:指口渴较甚且发热不退。 [释义] 服桂枝汤→微汗出→病解。 ↓(发汗太过) 若大汗出,表证仍在,阳气未伤者(脉洪大)→仍与桂枝汤(25) ↓ 若大汗出,表证虽在,但阳气已伤→桂枝加附子汤(20) ↓ 若大汗出,化热伤津, 转属阳明(表证已无) →白虎加人参汤(26) 治法:辛寒清热,益气生津。 [方解]以白虎汤(知母、石膏、甘草、粳米)清热,加人参益气生津,用于病转阳明,气阴两伤。 (四)葛根芩连汤证 [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34) [词解] 脉促:脉急促。与21条桂枝去芍药汤证之急促而有歇止不同。 利遂不止:下利因而不止。 1.葛根芩连汤证治简表: 太阳病,桂枝证 ↓误下 外邪不解、下迫大肠 ↓ 下利 ↓ (1)表证仍在(下利(外邪内迫肠道,大肠传导失司) 、脉促、(无汗))—葛根汤 (2)外邪化热,邪热内迫肠腑,外蒸于体表,上干于肺气(下利、喘、汗出)—葛根芩连汤 治则方药:清热坚阴止利,兼以透邪。葛根芩连汤(葛根半斤甘草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葛根解表又能升清阳而治下利,为君药;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厚肠胃,善治热利,是为辅药。甘草和中缓急是为佐使药。) 葛根芩连汤证与葛根汤证下利鉴别: 表里同病下利:以表证为主,外邪不解津液下趋大肠-解表升津(32) 以里证为主,邪热内迫大肠传导失司-清热坚阴止利(34) [临床应用]本方多用于各种热性下利,对各种细菌性下利和病毒性下利均有明显的疗效。 [释义] 提要: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 (1)小青龙汤证治简表 病因病机:外感风寒、内有水饮(外寒内饮) 证候: 主证: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风寒表实;咳喘—水饮犯肺;干呕—水饮犯胃;口渴—气不化津;下利—水趋大肠 或然证:噎—水饮内停、阻碍气机;小便不利.少腹满—水流于下膀胱气化失司 治法方药:发汗解表、温化水饮。 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由麻黄汤、桂枝汤合方去杏仁、生姜加干姜、细辛、五味子而成。麻桂合方以解表发汗平喘;加细辛辛温,散寒温肺,化痰涤饮;五味子味酸性温,敛肺止咳;半夏辛温,降逆止呕,燥湿祛痰。方为解表涤饮,表里双解之剂。经验:“欲要痰饮去,必用姜辛味”。《金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注:若咳喘明显者,杏仁可不去。 (2)服药后判断疗效的一个指征:31条指出服药后判断疗效的一个指征—“服汤已渴”。机制:发热之后,温解之余,一时津液敷布不周之故。此渴必饮水不多,非邪从热化,大渴引饮可比。 (3)小青龙汤大、小青龙汤的鉴别要点如何?大小青龙汤均为表里双解之剂,用于麻黄汤证兼证的治疗,其鉴别要点如下 大青龙汤证:病机-外寒内热;主证-无汗烦躁;治法-解表清热 小青龙汤证:病机-外寒内饮;主证-咳喘 ;治法-解表化饮 三、表郁轻证 [原文]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虐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 [词解]如虐状:指发热恶寒似虐非虐,而呈不规则发热。(疟疾寒热发作,定时有规律) 清便欲自可:清,同圊,厕所之古名,此处作动词用,即排便之意。 脉微缓:相对浮紧而言,即买不附近而趋于和缓。阴阳俱虚:阴阳指表里,即表里俱虚。热色:红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