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短命建筑“问题的成因浅析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短命建筑”问题的成因浅析学生姓名:曾博宇学号: 201332020217班级:资环1302班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指导教师:蓝万炼2015 年 12月1 引言曾经几何,我们的耳朵中充斥着各个建筑被爆破的新闻—2006年广州天河城西塔楼、青岛大酒店、2007年“西湖第一高楼”、浙大教学楼、青岛铁路大厦、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北京西直门立交桥、2008年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楼,其中甚至有刚刚落成的建筑,如重庆市鱼色洞水鸭凼隆盛大厦。所谓的“短命建筑”,是指没到设计寿命期限却由于种种原因而被拆除的建筑。按照国家《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乃至100年。但近年来,中国城乡被拆除的不少建筑,大大低于其设计年限。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曾表示,中国城市建筑生命平均只能维持25到30年。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对建筑物短命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逐步减少乃至杜绝“短命建筑”。2“短命建筑”的危害性 “短命建筑”所产生的危害,既有直接危害,又有潜在危害。 2.1直接危害浪费资源。一是“短命建筑”导致不必要的拆旧建新,而拆旧建新三个过程工程耗资巨大。当初建设花钱、拆迁花钱,重建更是花钱。二是“短命建筑”造成建房材料更加紧张。我国炼钢原料的铁矿石、烧制水泥的优质矿料以及配置混凝上的砂石等严重不足,有些铁矿石需要进II}短命建筑”会加重社会资源的缺乏。环境污染。一是“短命建筑”在拆除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废弃物和噪声等,增加环境负荷,污染环境。二是由于“短命建筑”造成房源紧张,会加大铁矿石、砂石、术材等开采量,因此导致毁损河床、破坏植被等,带来重大隐患。 2.2潜在危害 社会问题。由于现在商品房的上地使用权是70年,若商品房是短命建筑,使用寿命小于70年的话,则两者之差,会造成“权证在、物业亡”的脱节现象,引发一连串的社会隐忧。文化影响。“短命建筑”不仅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相悖,而且削弱了城市文化传承,造成城市记忆的缺失。 后遗症。由于“短命建筑”会造成房源紧张,促使城市房屋开发扩张,无序开发,因此会给城市的水、电、气再配置增加压力等后遗症。由于“短命建筑”存在诸多危害,因此预防和减少“短命建筑”显得十分必要。3造成“短命建筑”的主要原因3.1“规划”与“实施”的相离,导致缩短了建筑合理的使用年限“规划”与“实施”成为两张皮。表现在:3.1.1规划的质量低,滞后于建设规划的质量低.即规划时的目光短浅.考虑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过低,形势估计慢,标准制定落后,论证不充分,就像60年代前的天气预报信赖性和可靠性低。不理性、不科学、难以持续的城市规划客观上给我们的父母官留卜了否定的理由,产生规划短视行为的前提,使得城市道路成为拉链式的道路。由于标准制定落后,预留场地考虑不周,使得占了重要地段的次要建筑不得不拆除后.才能增加急需的重要建筑_3.1.2现行管理体制我国城市地下管网大体有给水、污水、雨水、通讯、供电、供热、供气等一七种管线。这些管线所属单位不同,受经济状况、时间要求和管线技术标准需求而各不相同,受城市发展条件限制,不能同时规划、同步施工,而且管线所属单位按各自所需,分阶段、分路段挖路施工,使得城市道路经常“开膛破肚”,道路今天铺、明天挖,人们戏称为“拉链式工程”。现行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决定规划难,必然导致“规划”与“实施”相离。3.1.3官员授权方式“换一届政府换一张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规划的龙头作用、调控作用发挥不出来,导致城市建设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一届政府一套规划,一个领导一个思路,无不反映出规划缺乏统一性、法规性、延续性;领导把城市规划当成了可以随意修改、自由增删的“橡皮泥”。这种现象充分说明官员授权方式存在问题,既反映了官员对城市各区域功能定位的模糊和对历史、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又反映了权大于法和权力不受群众监督和制约的“霸气”,甚至暴露出个别官员从开发商那里捞到好处的一种伎俩。规划和建设的决策权不在专家手里,而是地方官员和开发商“一句定千秋”,这种现象必然导致“规划”与“实施”相离。3.2缺乏规范养地性建设行为的制约强硬手段,导致大量“短命建筑’,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大拆大建一墩而就,需要按照科学和经济规律一步一步地进行,需要规范养地性建设行为。有些城市三五年内使千亩万亩的上地旧貌换新颜,用时间和速度追求建设的成果,把一些并不需要拆的地区和房子“改造”了,不当的大拆大建缩短了建筑合理的使用年限。城市规模自目扩张,无序开发,不仅会给城市的水、电、气供应造成压力,而且造成人II拥挤、交通堵塞、光污染、噪音污染等“城市病”问题加剧,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