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义分析讲义201509.doc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义分析讲义201509

语义分析讲义 郭 锐 北京大学中文系 2015年9月 目录 参考文献1(1) 符号约定(1) 第一部分 逻辑与语言(2) 一、导论:意义的本质(2) 1.1 关于意义本质的各种理论(2) 1.2 语义与真值二、逻辑2.1 集合论2.2 命题逻辑2.3 谓词逻辑三、衍推.1 衍推与语义.2 蕴涵与衍推.3 衍推与汉语“连”字句的肯定否定不对称(40) 3.4 衍推与否定Knowledge of Meaning: An Introduction to Semantic Theory.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Lappin, S. 1996. 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emantics Theory.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Lyons, J. 1995.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Talmy, L. 2000.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ume I: Concept Structure Systems. Volume II: Ty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e.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陈嘉映,2003,《语言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宗明主编,1993,《汉语逻辑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 郭锐(2006)衍推和否定,《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郭锐(2008)语义结构和汉语虚词语义分析,《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郭锐(2010)“只”义句和“都”义句的语义等值,《语法研究和探索》第15辑 蒋严、潘海华,1998,《形式语义学引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李福印,2006,《语义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利奇《语义学》,李瑞华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石安石,1993,《语义论》,商务印书馆 ( 属于 ( 包含 ( 真包含 ( 包含于 ( 真包含于 ∪ 并集 ∩ 交集 ∧ 合取 ∨ 析取 排斥性析取 → 蕴涵 ≡ = 等值 ? 否定 (x 全称量词 (x 存在量词 ( 衍推 ? 严格蕴涵 一 语义与真值 本课第一部分主要讲授逻辑语义学(形式语义学、真值条件语义学)。这三种不同命名方式反映了这门学科不同的方面的性质。逻辑语义学是说它主要以数理逻辑为研究工具,形式语义学是说其形式化的表述方式,真值条件语义学是说它的认识论基础是真值条件。 所谓认识论基础,是说其对意义本质的认识。要了解这个问题,需要对意义本质的理论进行梳理。 1.1 关于语义本质的各种理论 意义的本质是什么?有很多不同的理论。Lyons(1995:40)提到六种理论,下面介绍。 (一)指称论(referential theory,denotational theory) 一个表达(expression)的意义是它所指称(refers to or denotes)或代表(stands for)的东西。 如,“太阳”这个词的意义,就是指地球绕着它转的那个恒星;“苹果”就是指叫做苹果的那个东西。 这种说法很不严格,因而有人提出诘难:如果一个人吃了一个苹果,并不是把“苹果”的意义吃掉了。更严格的说法应该是:词语的意义由词语及其所指对象的关系确定,指称关系构成意义。(徐烈炯1995:12) 指称论源于柏拉图《对话录》:句子由词构成,词是事物的名称,人们通过词句反映客观事物。而李福印(2006)则认为指称论最早可追溯到《荀子·正名》:“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 到底谁是指称论的代表?实际上,还没有发现有人完全主张指称论,指称论往往只是某个哲学家或语言学家的部分观点。如罗素(Russell)曾指出:“所有词语都在一种简单的意义上具有意义:它们都是代表不同于自身的某个东西的符号”、“词的意义就是事物”。早期维特根斯坦也曾认为名称的意义就是其指称(陈嘉映2003)。但这并非他们的主要观点,在另一些场合,他们又否定指称论。 指称论有不少问题: 1、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使用时可能有不同所指,但其意义是相同的,如人称代词。一般名词也如此: (1)a.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总理用茅台酒招待各国领导人。 b. 温家宝走访三峡库区总理为农民讨工钱 Talmy(2000 I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力量动力学( force dynamics )理论: 语言研究中的一个很重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