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

一轮复习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轮复习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的出现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经济上,社会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私田大量出现;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战争频繁,礼坏乐崩。各诸侯国积极招揽人才。 2.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3.“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开始的接受教育。 延伸: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认识 1.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以俸禄为生,有的有食田。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是脱离生产劳动的读书人。 2.在“学在官府”时期,士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3.春秋时代,有些卿大夫为扩大影响,巩固地位,设法招徕士众以张声势,很多士便投靠到他们那里。还有部分士为解决经济困难去为人办丧事,当赞礼,或经营工商业;也有人从事私人讲学,传授文化知识,从此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士。他们游学各国,思想活跃。 (二)什么叫百家争鸣 1.“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2.“争鸣”指争论和辩难。各学派之间想和的诘难、批驳的局面。 3.目的:各家都希望找到治国平天下之法。 (三)百家争鸣的意义 1.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2.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使中国思想文化具有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3.“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的发展 (一)儒学在整个中国历史中的发展 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创始儒家学派) 2.发展:战国时期(孟子、荀子)——蔚然大宗 3.受压:秦朝(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 4.独尊: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思想) 5.挑战:魏晋隋唐时期(佛教、道教的冲击) 6.巩固:两宋时期(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为官方哲学) 7.新发展(遭批):明清时期——批判继承 8.中西结合:维新变法时期,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将儒家思想赋予了新的内容。 9.动摇(全盘否定):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号,彻底否定儒家思想,严重冲击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儒学的统治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10.被彻底推翻: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文化大革命”时期,儒学再次受到猛烈批判,影响进一步减弱。 11.新利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双重性) (二)孔子创立儒学 1.孔子的生平和儒 孔子:春秋时期人,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贵族。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儒: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和丧葬之礼。春秋时期,面对礼坏乐崩的形势,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通过恢复周礼,宣扬“仁”等一切没得,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孔子的主张和贡献 (1)“仁”的思想——核心 ?含义:仁者爱人,意思是a、爱自己的亲人;b、爱他人;c、统治者实行仁政。 ?怎么做到“仁”呢? “忠恕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呢?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的表现 a.对于统治阶级: b.普通老百姓: “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刑杀、节用爱民——政治主张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2)“礼”的思想 ?含义: 狭义:周礼(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礼的实践和应用: a、于社会: 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b、于个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克己复礼” 延伸:礼与仁的实质与关系是什么? 实质:维护奴隶社会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