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史学概论》课件PPT
他认为比较研究在历史学中大致有三种用法:验证和解释假说;发现不同社会的独特性;提出新的问题。 布洛克还身体力行,写出了《封建社会》这部被认为是历史比较研究典范的著作。 巴勒克拉夫在《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一书中说:“当代历史学家之所以非常重视比较史学,皆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布洛克的教导和他作出的榜样”。 史料的运用 慎用史料,不堆积史料:历史研究不等于史料搬家,证据越多越好,不等于把所有证据都罗列出来,只要证据有足够的说服力就行。 论从史出,反对按照某种事先设定的概念取舍、剪裁史料,同时也要避免为史料所左右。如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材料则取,反之则舍。或者为了某种目的而将史料加以不符原意的解释。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分抬高史料而轻视理论和史观。 坚持多种史料的互证。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1925年,由王国维提倡,“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意思是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 以考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 陈寅恪“以文证史”。 陈寅恪并不限于旧有的材料。他不但利用正史类书,而且还用了诗文别集,乃至敦煌写本。他在《元白诗笺证稿》一文中从元稹、白居易的诗词中发现唐代艺术文化的前后变化,又从元、白的乐府中考察唐代史事,以文证史。 第二节 历史编撰的形式 历史编撰的形式,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即体裁和体例。 体裁:指一切作品的种类和样式 体例:著作的编写格式或文章的组织形式叫体例。体例包括的具体内容有:标题、断限、序言、评议、注解、目录、凡例、索引等项内容。 清代桐城史学家姚仲实在《史学研究法》一书中说:“史之为法大端有二:一曰体(指体裁);二曰例(指体例)。必明乎体,乃能辨类,必审乎例,乃能属辞,二者如鸟有两翼,车有两轮,未可缺一也。” 唐代刘知几说:“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 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 编年体 出现的时间最早,按时序记录历史。 《春秋》为编年体的早期作品,记事简单。《左传》把编年体推进一步,前者记事只是一条纲目,后者则形成较完整的历史叙事,且以“君子曰”提出对历史的看法。从此,史书不仅有叙事,而且有了议论。 东汉末,荀悦《汉记》开创编年体的皇朝史。 宋朝,司马光《资治通鉴》,使编年体进入鼎盛时期。 纪传体 司马迁《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构成,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以时代大事和典章制度。 班固〈汉书〉改书为志,为第一部纪传体皇朝史。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纪事本末体 以历史事件为纲的中国史书体裁 。始创于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后有明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李有棠的《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等。 优点是每一历史事件独立成篇,各篇按时间顺序编写,能够完整地反映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可补编年体与纪传体之不足。 缺点是不能表明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典制体 有很多专门领域的历史是无法在上述体裁中展现出来。 如历代典章制度,不仅要详述沿革,而且还要反映历代政治家和学者的有关评论。正史的“志”难以做到。于是便有了典制体通史《通典》 《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专史。它的作者唐 杜佑 。 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 学案体 学术思想史往往是通过流派和代表人物来体现的,但在纪传体的“艺文志”很难反映。 晚明时期出现了“学案体”。 黄宗羲、全祖望等撰著《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为学案体代表作。 每学案前先设一表,备举师友弟子,标明学派渊源及传授系统。每一案主均立小传,叙其生平概况及学术宗旨。对案主学术论著,均一一注明出处 。 各种体裁的关系 史书的不同体裁是互相补充的。 某一史书总的方面属于某类体裁,但在具体写作时会吸收其它体裁。 纪传体很大部分是积人物,但帝纪部分却采用了编年体。 编年体是按时间顺序记事,但也有纪事本末体和纪传体。如《左传》记晋文公在外流亡的经过,就是纪事本末体。《资治通鉴》写某人卒年,往往在把其生平放置在卒年之下,就是纪传体。 章节体 随着中国史学进入近代,章节体成为历史编撰的主要形式。 无论按时间、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