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伤病人的疼痛管理 创伤后疼痛管理的意义不仅仅限于镇痛,使伤员感觉舒适,而且还抑制应激反应、恢复器官功能和消除疼痛刺激所产生的继发性损害。 创伤病人疼痛管理的特点 疼痛普遍性 时间紧迫性 伤情复杂性 高度重视性 一、创伤后疼痛治疗的 原则及阶段划分 疼痛治疗的原则 在以稳定伤员重要器官功能的前提下,提供完善的镇痛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改善重要器官的功能。 疼痛管理的阶段划分 现场及院前救治 院内治疗 术后疼痛处理 现场及院前救治 准则 首要问题是维护伤员重要器官的功能稳定,包括气道管理、止血、抗休克、骨折固定等处理。 其次是处理疼痛 镇痛方法 外周神经阻滞镇痛 静脉注射镇痛药物 吗啡、哌腈米特、氯胺酮、 曲马多 吸入笑气 注意事项 在实施镇痛治疗前应对伤员的诊断和伤情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多发伤或复合伤。 对头部创伤病人一般不使用镇痛药,否则将妨碍意识和瞳孔征象的观察 治疗措施应尽量简单 镇痛治疗以不明显抑制伤员的呼吸、循环功能为前提 院内治疗阶段 院内早期处理阶段 ------处理疼痛 手术治疗阶段 院内早期处理阶段 准则 使伤员既能配合检查又感受不到明显的疼痛,同时不抑制呼吸循环功能,不影响病情的观察。 院内早期处理阶段 稳定呼吸、循环功能 详细检查,明确诊断 处理疼痛 严重颅脑外伤病人如果出现烦躁应予以药物控制,防止颅内压的进一步升高 术后疼痛治疗 消除疼痛是一个现实的目标 伤员循环功能趋向稳定,休克基本上纠正 诊断确定,不需顾虑镇痛药物对伤员症状和体征的影响 疼痛治疗持续时间长 二、创伤后疼痛治疗方法 疼痛治疗方法 全身应用镇痛剂 神经阻滞镇痛 病人自控镇痛 经皮电神经刺激镇痛 理想的镇痛措施的标准 良好的镇痛效能 起效快、可控性强 副作用小、不影响重要器官的功能 不妨碍伤情观察和检查治疗的进行 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1 镇痛剂镇痛 镇痛剂镇痛 注意事项 全身应用镇痛剂时须在严密的监测下进行,重点观察镇痛药物对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创伤时,由于伤员大多存在低血容量状态,末梢循环不良,肌肉注射后药物吸收慢,起效延迟;同时药物作用消退也延迟。因此首选用药途径是静脉。 注意事项 由于循环功能的不稳定性,改变了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以常规剂量和速度给药时,可能出现意外的血药高峰和毒、副作用。同时,由于器官血流量变化而使药物代谢和排泄减慢,药物作用时效延长。 头部创伤病人使用静脉镇痛药应极其慎重,除了轻微头部创伤伤员外。静脉镇痛药在这类伤员可产生不可预料的呼吸、循环系统副作用,此外还妨碍伤情的观察。 注意事项 部分伤员伴有饱胃,而镇痛药物常引起呕吐和胃排空延迟,同时抑制咽喉、气管支气管神经反射,容易导致误吸和窒息。 用药力求简单,避免种类掺杂。注意镇痛药物之间以及镇痛药与其它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区域神经阻滞技术 上肢神经阻滞 下肢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优 点 操作简便 镇痛效果确切 对全身器官功能影响小 不妨碍颅内伤情观察 缺 点 镇痛效果不完善 局麻药中毒 穿刺部位出血 增加感染的危险 适 应 证 四肢创伤 胸壁创伤 如肋骨骨折 腹部创伤 需要观察全身伤情变化的伤员 相对禁忌证 严重多发伤 凝血功能异常 伤员高度焦虑 2.1 上肢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阻滞 手指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方法 肌间沟径路 锁骨上径路 腋径路 2.2 下肢神经阻滞 股神经、坐骨神经、腘神经、腓神经、胫神经阻滞 交感神经阻滞 ------下肢冻伤伤员 神经刺激器定位:外周神经阻滞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常用局麻药 1% 利多卡因 0.5%布比卡因 0.5%罗哌卡因 2.3 硬膜外腔神经阻滞 一般用于胸腹部和下肢创伤病人,尤其是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伤员 在硬膜外腔置入导管(硬膜外导管),可连续(或长时间)镇痛 ------主要优势 禁忌证 休克 凝血功能障碍 穿刺部位皮肤感染 严重心血管疾病 硬 膜 外 阻 滞 2.4 肋间神经阻滞 适用:胸部创伤(肋骨骨折等) 单次阻滞 导管连续阻滞 0.25~0.5%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 3 病人自控镇痛(PCA) PCA技术克服了传统间断注射或单次硬膜外注入大剂量镇痛药、而血药浓度不能维持恒定水平且副作用多的弊端,具有使用安全和镇痛效果可靠、患者可自己按需调控等优点。 病人自控镇痛(PCA) 90年代起微电脑PCA泵开始在临床应用 国内是1994年开始引进PCA 电子泵、一次性的机 械泵 PCA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