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格致散文中的满族情结 [摘要]格致是当前新散文创作潮流中涌现出的非常优秀的满族青年女作家。她的散文在具有浓厚现代意识的前提下,表现出一种满族情结。这种情结主要表现在:从家族史出发,关注发展变化中的满族历史;关注渔猎生活方式对作为生命个体的父辈的内心世界的影响;对满族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姓氏;渔猎生存方式;现代性追求;满族语言文字 格致姓爱新觉罗,原名赵艳平,祖籍沈阳,1964年生于吉林乌拉。作为当代优秀的青年散文作家,格致引起了创作和研究界的普遍关注。2003年,格致获春风文艺出版社布老虎散文奖,2004年其长篇散文《减法》又获得人民文学年度奖,并著有《转身》、《七个人的背叛》(合著)等散文集。《十月》杂志副主编、散文家周晓枫认为:她的散文“体现了某一种意志性”,“文字里保持了独立的判断和独立的智慧”。而张守仁教授则认为:在散文界,“格致的出现是一个事件”。 与此同时,作为满族女作家,格致散文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民族情结,深入分析其作品,对于了解当代满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和心理世界具有直接而积极的意义。 一、 隐藏在血缘中的历史 作为个人生活和心灵世界的写照,格致散文表现了对养育自己的民族和历史的深切关注。她从自己的家族姓氏出发,一步步走进了历史。 “我们所有人毫无例外的都属于某个民族、宗教或族裔社群,不管多么高声抗议,都无法超越联系个人与家庭、社群(当然也包括)民族的有机关系。”格致原名赵艳平。在“赵”这个普普通通的姓氏后面,隐藏了异常复杂的历史内涵。“我出生的地方叫大口钦(满语,我至今不解其意),在乌拉城东,也属乌拉地界。”但爷爷的家原来却在乌拉城西的古金州旧址,是因为豪赌,输光了家产才易地做人的。“爷爷是努尔哈赤的后裔。但爷爷进入乌拉的时候已是民国。”虽然如此,在历史的巨大惯性中,女真各部数百年间杀伐征战的恩恩怨怨在其后裔的心中块垒依然。由于当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大败乌拉部的布占泰,所以作为努尔哈赤后裔的爷爷进入乌拉地界时,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布占泰后裔的敌意。所以,爷爷不得不放弃了爱新觉罗的“肇”姓而改姓“赵”这个布占泰后裔的姓。对于“爷爷”来说,为了现实生存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姓氏一定是件痛苦的事。到了格致,虽然姓了赵,但“我家的那个村子百分之八十是姓常,他们很排外。《乌拉史略》上对于这个常姓大家族有这样的记载:陈汉军正白旗,亦称大户常,该氏为明朝名将常遇春的后裔。”常遇春祖籍安徽,其后裔奉命镇守辽西,兵败后拨至乌拉落户。格致的母亲姓常,是因为父母双亡不得已才嫁了“满人”。“如果母亲的常姓父母活着,是不会愿意同我们家通婚的。”这里,格致身为满族后裔的身份和立足点是明确的,她把姥姥姥爷称为“母亲的常姓父母”,而把爷爷的爱新觉罗家族称为“我们家”。 “福柯曾经说过,应该让历史自身的差异性说话……每一个人、每一个阐释者都不可能找到一种超验的理论而完全客观地阐释历史,人的视界永远是由其现实处境构成的。人们所能看到的事物只能存在于这些事物不断发展和游移的过程中。”从自己的姓氏:爱新觉罗――肇――赵入手,格致切入了错综复杂的历史,在民族与部族家族、时间与空间、祖辈与后代等多个层面上探索与思考个体命运,最终获得了洞察历史的敏锐眼光。她记叙的那些携带着大量历史信息的往事,不仅因充满现场真实感而令人信服,而且能够引发读者的严肃思考。这样,格致散文就使自己的个人经验成功地与公共经验对接,并进一步成为公共经验的一部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格致的散文在具有审美价值的同时,还具有认识价值。她以散文的方式让我们触摸到了她心目中的“历史”,并通过视野融合干预、改变我们每个人的“历史”,由此获得存在的终极意义与价值。 二、对古老生存方式的追怀 每个民族都因为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等多种原因拥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独特的文化。据有关资料记载,自明代以来,散居在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的女真人南迁到吉林乃至辽宁的东部和北部,他们有的进入农耕社会、有的仍以渔猎作为生存方式。格致的祖辈因临近乌拉河而保留了古老的渔猎方式。1949年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她的父亲和叔叔也开始了农耕生涯。但是,原有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在相当程度上仍决定着他们的思维方式、思想和情感。格致散文细腻而深入地揭示这一切,使我们看见社会转型中的满族个体生命的内心世界。 《父亲的渔网》写身为村最高行政长官的父亲突然在一个阳光很灿烂的下午,从哈什(满语:仓房)拎出一卦破旧的渔网织补起来。甚至“深蓝色的衣服开始一点点地洇湿”。然而最后,父亲并没有去乌拉河捕鱼,而是“父亲收起了网,一点一点把它叠起来,像细致的女人迭起一件丝绸的衣裳。父亲把叠好的渔网又送回到哈什去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