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西线地区考察忆事.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水北调西线地区考察忆事

南水北调西线地区考察忆事 张长庆 从1987年开始,我受命负责组织了对我国拟议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区的综合考察与冻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并参与过一些有关规划的制订、审查等工程前期工作,前后历时四年余。今年,时值我国开创冰川冻土科研事业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大庆之际,我愿对当时的一些经历忆录一二,以志纪念。 西线调水区综合考察5500公里 1987年初夏,我受所、室委托赴主管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及其勘测规划设计院进行了有关西线调水规划的业务调研。既为该项宏伟壮举的前景所鼓舞,也深为我所有可能抓住机会为此工程配合工作作出贡献而高兴。在返所向中科院兰州分院和所、室领导汇报后获得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在分院和所的财力支持下,于同年9月初以中科院西部资源环境发展研究中心的名义,由我负责组建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考察队。人员包括我所曾仲巩、李作福、张建明等和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周新民等专业人员以及司机、后勤人员共十余人,配备大小车三辆。考察目的在于对西线地区进行线路性踏勘,在此基础上制订我院可以配合西线工程规划开展工作的任务。考察队经青海西宁、共和、玛多县进入著名的两湖—扎陵湖、鄂陵湖地区,扎营于海拔4200多米的湖滨、准备伺机渡过黄河赴拟议中的通天河—多曲进行引水入黄线路考察。孰料高原气候多变,尚在仲秋气温却突然转冷,风雪交加,生活、工作陷于困难境地。我所司机尹建勋又因高山反应和感冒而诱发早期肺水肿症状,不得不急派车将其送返兰州,并由分院另派司机接替,考察队则原地就近继续开展湖区调查。原定汽车渡黄河进山踏勘一事因当年为丰水年黄河水位较高,车辆无法通过,只能改用骑马渡河。就在我们经过多方努力,租妥藏胞的马匹准备渡河的前一天傍晚,又出现了一匹牧马跑失的意外麻烦。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坚持骑马渡过黄河,冒着烈日和雨雪、冰雹、瞬息变化的天气及扑面的风沙对多曲河进入黄河段一带的地形、地貌及引水后环境影响进行线路踏勘,终于按预计计划完成了两湖地区的考察。 在两湖地区考察后,经过160余公里车旅行军,翻越海拔5062米空气稀薄的江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垭口,抵达山南的清水河再西行百余公里抵达通天河支流德曲河滨的称多县巴干乡宿营。再溯源而上至接近巴山分水岭多年冻土区实地考察引水线路上赫日等几个坝址的冻土分布与发育条件。是日乘越野车向巴颜喀拉山分水岭进发,沿途根本无路可走,全靠驾驶员的勇敢机敏和过硬技术边探路边前进。云雾迷漫于车辆前后,行走在豪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中,考察队员仍腾云驾雾,忘记了高山反应和危险。个个情绪高涨,力争沿未来的引水线路,尽可能多地前进一公里,对万古荒原多一点认识。为了解当地冻土分布的上限位置,队员们不分老少,无论是初涉野外工作的年轻人还是年过半百的队长都竞相参加挖探,直至基本摸清楚问题才罢休。从德曲河畔的巴干乡南行向通天河转移时,经过整整一天翻山越岭来到距通天河调水区的枢纽工程联叶坝址近30公里的尕朵乡驻地。恰适中秋节佳节,一轮明月已经升空,高原中秋明月分外皎洁、明媚。我们没有月饼可吃,就用方便食品加上旅途猎获的尕拉鸡,遥对千里外的西宁、兰州与藏胞以特殊方式共渡中秋月夜。次日,当我们到达通天河联叶坝址察看时,面对远山的永久积雪和形形色色的古冰川槽谷,置身于奔腾咆哮飞流直泻的长江上源河边。四周峡谷里云雾缭绕,两岸高大的松柏和灌木丛点缀其间,壮观的美景与几日前所见的荒凉、宽阔的黄河流域截然不同。想着若干年后高峡变平湖,奔腾东去的长江水将被人工驯服并引入远方的黄河去灌溉大西北农田,我们能为此宏伟壮举贡献力量而倍感自豪! 在以后的考察征途中,队员们一直被这种激情所鼓舞。在交通十分闭塞、荒凉、宽阔的雅砻江上游四川石渠县温坡—长须贡玛河段;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甘孜县雅砻江仁青岭坝址;在莽莽原始森林密布,至今人迹罕至如世外桃园的大渡河阿坝斜尔尕坝址地区;在大自然景观十分荒凉的黄河支流贾曲河入黄河河口段,大家都为巧夺天工的大自然美景所陶醉,更为宏伟的西线调水工程前景所激励,为尽可能多地获取调水地区的资料而努力工作。 正是在这种精神支持下,我们考察队克服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历时近两个月,行程5500余公里,终于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对整个西线调水地区的冻土区域分布特征、生态环境、水土资源与寒区工程现状有了全局性认识。据此提出了开展西线地区资源环境综合评价与寒区工程中冻土与工程技术研究课题的规划设想。完成了冻土工程地质和生态资源环境两个专业考察报告和综合考察报告。连同对该地区的大量实景记录照片,经向我所、分院和黄委会设计院数次汇报展出,得到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同时也提高了我所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在开展此类考察研究中的权威地位受到了黄委会等产业部门的一致认证。由此还确立了西线调水工程中寒区科技与冻土问题研究的重要地位。此次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