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商品经济大潮中的台湾通俗文学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pptVIP

第十讲 商品经济大潮中的台湾通俗文学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讲 商品经济大潮中的台湾通俗文学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第十讲 商品经济大潮中的台湾通俗文学 本单元重点 掌握高阳、古龙、琼瑶、三毛四位著名作家创作成就与特色。 第一节 通俗文学概述 一、台湾通俗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 通俗文学一直在台湾当代文坛上占有重要位置。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大陆传入并畅销于台湾的武侠、言情小说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1、经济背景 台湾六十年代社会经济从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学创作也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物质生活决定精神生活,精神文化也便产生了“文化消费”的需求。 此时,一种寻求精神刺激、化解内心苦闷、填补心灵空虚、猎取奇特梦想等等为打发时间而作的消遣文学便有了更好的市场。这类文学作品带来了强大的市场经济效益,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市井小说等等都有着广泛的读者群。 2、政治背景 通俗小说在台湾一直有着良好的市场效益与台湾的政治环境也有密切联系。五十年代,国民党当局制造“反共”声势,使台湾整个社会的思想、教育与文化都笼罩在“泛政治主义”的氛围中。 这种不安定因素给一般民众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从害怕政治到远离政治、躲避政治。当时充斥文坛的那些“战斗文学”,让渴求安逸、平静的民众心悸,于是那些不涉及政治的消遣性小说便被文化市场所接受。 直至六十年代中期,台湾当局的政治重压依然存在,这就使得五十年代以来在民众中滋生的逃避政治、现实的心态不但持续下来,而且有进一步的蔓延。 通俗文学以它流行的格调笼络了社会上绝大部分读者。年轻女性在社会转型期的无奈和茫然之中,急于寻求一种世外桃源般的生存;大多数民众则对本土的通俗文学情有独钟。这种对通俗文学的嗜好与需求,就是当时台湾社会所存在的逃逸与满足的对抗,“高阳热”、“古龙热”、“琼瑶热”便是这种对抗中的“赢家”。 70年代,台湾由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如“保钓运动”、尼克松访问中国大陆、台湾当局被驱除出联合国等,此时的通俗文学被反映社会嬗变的文学作品所代替。 80年代以后,台湾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又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通俗文学开始“梅开二度”。高阳的通俗历史小说频频再版,琼瑶言情小说走红影视,古龙的新武侠小说、三毛的游记文学都造成了轰动效应。 二、台湾通俗文学的分类 台湾通俗文学大致可以包括四大类: 1、以高阳为代表的通俗历史小说,其他作家有南宫博、毕珍、林佩芬等。 2、以古龙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其他作家有朱羽、东方玉、温瑞安等。 3、以琼瑶为代表的言情小说,其他作家有玄小佛、沈明华、白慈飘等。 4、三毛的游记文学。 三、台湾通俗文学的特点 这四大类通俗文学的共同特点是大众化、平民化、通俗化。具体说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其一,构思离奇,形象生动。通俗文学之所以能广泛流行,关键是它能通过巧妙的构思使得悬念迭出,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也具体鲜明、栩栩如生。 其二,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通俗文学是供人们消遣的,所以,通俗文学作者创作时很注意通俗浅显、贴近生活,便于读者很快进入阅读欣赏的状态,接受作者的有意引导,发挥文学的审美作用。 第二节 卓然不凡的通俗历史 小说家——高阳 一、作家介绍 高阳(1922年-1992年),浙江杭州人,本名许晏骈,字雁冰,笔名高阳、郡望等。 出身于名门家庭,自幼博览家中藏书,少年时尤其喜欢阅读鸳鸯蝴蝶派小说。因战乱,大学未毕业就入国民党空军官学校服务,后随军去台湾。1960年转入新闻界,曾担任《中华日报》主笔、总主笔,《中央日报》特约主笔,同时开始小说创作生涯,写了一些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 二、高阳创作概况 高阳后来把兴趣转移到研究历史上,并从历史研究中开拓出历史题材小说。高阳在创作过程中叶经历了多次的失败,但他从不气馁。长篇历史小说《李娃传》的问世,奠定了高阳历史小说的创作地位。在台湾、大陆、香港及其他华语地区都拥有众多读者,所以,他的历史小说享有“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誉。 高阳写成并发表出版了七十多部长篇历史小说,还有大量散文、考据、诗词等篇章和一些当代生活题材的小说,总字数逾三千万。 高阳具有巨大的创造才能,他是怀着深厚的史学造诣和探索的求实精神进行创作,不满足于在现有典籍中讨生活,而重在探根究底,努力廓清历代前人有意识地给笼罩上的云雾迷阵,深入发掘其未知的部份。   他运用出神入化的形象思维和艺术虚构能力,调动精深厚实的文史造诣与考据功夫,凭借流畅雅正的文笔,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七十多部长篇历史小说。 这些小说主要描绘了以清代为主的、上溯秦汉下至民国初年的中国古代社会和近、现代社会的史诗般巨幅画卷,气势雄伟壮阔,细部精致缜密,色彩斑斓绚丽。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人物形象,对于历史兴亡、政治成败、宦海浮沉、商界竞争也有洞察明识地思考和绘声绘色地刻画。其中《胡雪岩全传》和《慈禧全传》是最为突出的两部。 三、高阳的创作特点 1、题材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