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导则HJ415-2008.pdfVIP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导则HJ415-2008.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导则HJ415-2008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导则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为目的而使用的微生物菌剂的环 境安全评价。 本标准不适用基因改造和实验室研究使用的微生物菌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 本适用于本标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2004第424号)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2006第45号)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5第53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 指由一种或多种从自然界分离纯化,通过自然或人工选育(未经基因改造) 所获得微生物菌种(株)所组成的,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微生物菌 剂。 3.2 基因改造的微生物菌剂 是指经现代生物技术(如:细胞融合、DNA 重组等)改造,改变了原有生 物遗传结构与功能的微生物菌剂。 1 3.3 实验室研究 指在实验人工控制系统内的研究。 3.4 构筑物 指用于限制微生物菌剂,并减少对人畜健康和生态安全潜在危害的物理屏障 或物理、化学、生物学综合屏障结构。 3.5 开放环境应用 指在非人为控制条件下的自然环境中的应用。 3.6 生态敏感区域 指一个区域中生态环境变化最激烈和最易出现生态问题的地区,也是区域生 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及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关键地区。生态敏感区对区域总体 生态环境起决定性作用,一旦受到人为破坏将很难有效恢复,包括: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森林山体、水源地、大型水库、海岸带、自然景观旅游区等。 4 总则 4.1 评价目的 分析和评价环保用微生物菌剂及其使用过程中,对人畜健康及生态安全的有 害影响和潜在风险;制定科学、有效、可行的防范、应急、减缓或消除措施,从 而促进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的安全应用。 4.2 评价原则 4.2.1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的环境安全评价工作应遵循对应性原则。评价的目的、 内容和要求须与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的环境安全管理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相对应。 4.2.2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的环境安全评价工作应遵循全面性原则。评价应涉及微 2 生物菌剂使用的各个环节及其相关信息。 4.2.3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的环境安全评价工作应遵循前瞻性原则。应根据微生物 的特性、应用类型、现有的评价水平和控制水平,对环保用微生物菌剂及其使用 过程中可能对人畜健康以及生态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进行风险评估,并对不确定 性进行描述和分析,以利于在有新的技术和数据出现时,进行补充评价。 4.3 评价重点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应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使用环境安全评价 重点。 4.3.1 微生物菌剂所含各菌种(株)的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性。 4.3.2 微生物菌种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抵抗性耐药性(或称耐药性)。 4.3.3 微生物菌剂及其使用过程中各类代谢产物对人畜健康及生态安全可能产生 的有害影响和潜在危害。 4.3.4 微生物菌剂使用各环节中,尤其是开放环境应用,可能出现的影响人畜健 康及生态安全的问题,及其相应科学、有效、可行的防范、应急、减缓和消除措 施。 4.4 评价程序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的程序主要包括:环境风险识别、评价内容 和重点确定、评价技术路线制定、专项检测报告编制、环境安全性评价、应急工 作预案制订、评价报告编写等。 4.4.1 环境风险识别 应分析和评价微生物菌剂及其使用过程中各类代谢产物对人畜健康及生态 环境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和潜在危害,包括致病性和毒性影响等。 4.4.2 评价内容和重点确定 应根据风险识别结果,确定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重点。 4.4.3 评价技术路线制定 应根据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重点,选择和确定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性评价的 策略、依据和技术路线。 3 4.4.4 专项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