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改版后PPT
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周东辉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4个血清型引起的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分布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传染病。 登革热的历史 1779描述登革热病例 1780年美国费城流行 1869年命名为登革热(Dengue fever) 1906年发现埃及伊蚊是传播媒介 1907年证实病原体是病毒 1911-1931年陆续证实白纹伊蚊也是媒介 登革热的流行 1779描述登革热病例 1880年埃及开罗4/5人口患病; 1922年美国南部发病约100-200万例; 1925-1926年澳大利亚56万例; 1928年希腊患者超过100万例; 1942-1945年日本大流行 每年患者有100-200万例; 1960年越南发病数达200万; 1977和1981年波多黎各和古巴爆发本病 患者数十万 Denque virus —type II,黃病毒属 耐低温,不耐热,60度30分钟或100度2分钟灭活,对酸、洗涤剂、紫外线等都敏感 传染源 各种类型的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灵长类动物 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多数病人在发病前1天和发病后5天内为病毒血症期,此时媒介伊蚊吸血即可传播。 隐性感染者 登革病毒感染者中90%属亚临床感染,他们在本病的传播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动物宿主 在热带丛林型疫源地中,灵长类可以成为传染源 蝙蝠等在该病毒保存和扩散中起一定作用 传播途径 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 白纹伊蚊(A.albopictus) 雌蚊在叮咬有病毒血症的人时,如受到干扰更换宿主,可立即传播登革病毒。 吸血后,病毒在蚊虫唾液腺内增殖,经8-10天的潜伏期再传播病毒。 易感人群 人群对登革病毒的初次感染均较敏感。 初次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较稳固的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但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力则只约维持2月~1年。 由于登革病毒有4个型,感染1个型后还可能发生第二次或连续感染 第二次感染可能引起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征合征 流行特征 地理分布-地区性-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加勒比海 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 季节性-夏秋、雨季,5~10月 流行方式 -由市镇向农村蔓延; -突发性,集中发病特点; -周期性 人感染病毒約3-14天 (通常5-8天)潜伏期 发病前一天至第五天为病毒血症期 病毒在蚊体內大量增殖8-12天后可传給人 开始生病 帶毒伊蚊終身帶病毒至死方休 健康人 传播途径 临床类型 又名断骨热、斑痧。潜伏期3至14天,通常为5~7天 登革热 高热、头痛、极度疲乏、肌肉和关节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皮疹、淋巴结肿大 。 此类型传播迅速,可引起较大规模的流行,病死率低 登革出血热 以高热、出血(如出现牙肉和鼻孔出血)、休克和高病死率为特征,是较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 分为无休克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症 多见于流行区患者再感染其他型病毒 临床表现—1 发病较突然,有畏寒、发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热常为24~36小时内达39~40℃ 。 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临床表现—2 皮疹:于病程5~7日出现为多样性皮疹、皮下出血点等 出血倾向,一般在病程5~8日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或胸腹腔出血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血液浓缩。 血细胞比容较正常水平增加20%以上,或经扩容治疗后血细胞比容较基线水平下降20%以上;低白蛋白血症等。 特异性抗体 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 急性期病人血清、脑脊液、血细胞或组织等中分离到登革病毒。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增长 检测到登革病毒抗原。 RT-PCR检出登革病毒基因序列 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 生活在登革热流行地区 14天内去过或来自流行区 发病前14天内曾有被蚊虫叮咬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病毒核酸检查 鉴别诊断 发热伴皮疹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流感、麻疹 、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 非感染性疾病:药物疹、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治疗 1.一般治疗:隔离完全退热。休息 2. 监测:血压、尿量、血小板、血球容积等。至退热后24~48小时 3.抗病毒:利巴韦林 最重要的治疗:对症治疗 高热: 物理降温,慎用退热药 脱水: 及时补液,但不滥用静滴 严重毒血症: 肾上腺皮质激素 出血: 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