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血液病形态学及病例分析李顺义PPT.ppt

疑难血液病形态学及病例分析李顺义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疑难血液病形态学及病例分析李顺义PPT

骨髓有核红细胞异常增生,幼红细胞占有核细胞的88.5%,包括原始红细胞15.0%、早幼红细胞20.0%、中幼红细胞33.0%、晚幼红细胞20.5%,易见双核和巨型多核幼红细胞,平均每4个视野可见1个由原、早幼红细胞组成的红系造血岛,粒系和巨核细胞造血显著受抑,原始粒细胞0.5%(非红系分类为9.0%);细胞化学和免疫化学染色PAS幼红细胞阳性,抗MPO和CD41染色阴性; 骨髓印片,有核红细胞显著增生,早期阶段细胞为主,多以岛性造血的大簇状分布;骨髓切片,红系增生极度活跃,各阶段细胞可见,早期幼红细胞为主,并呈弥漫性塞实性浸润,可见多核异常幼红细胞; 流式免疫表型阳性率20%标记有抗血型糖蛋白(GPA) 62.44%、CD71 58.86%、CD45 31.09%、CD38 26.34%、CD7 21.86%、CD2 28.09%,其他各系列单抗标记阳性率大多在10%以下。诊断符合为急性红血病(WHO分类的M6b)。 诊断 急性红血病(AML-M6b) 评析 WHO将FAB的急性红血白病(M6)分为M6a,将急性红血病或真性幼红细胞白血病分为M6b。M6b为罕见AML,细胞形态学标准为幼红细胞80%(有核细胞分类,ANC),原始细胞20%(非红系细胞分类,NEC)。 本例骨髓幼红细胞80%,抗血型糖蛋白标记阳性率高,符合M6b。M6b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后者骨髓幼红细胞常在40%~69%区间,原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常15%~20%,除了红系细胞巨变外,几乎都伴有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的典型巨变,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也有助于鉴别。在M6中,易见多核、畸形核和巨型多核幼红细胞,且易见PAS染色阳性反应,与巨幼细胞性贫血不同。 病例30 病历资料 患者男,40岁。2年前因疑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近2月来右上腹不适,持续性加重,腋下、腹股沟触及肿大淋巴结,淋巴结活检确诊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血常规和骨髓常规未发现异常。治疗4个月后突发多量胸、腹水和不适,白细胞23.4×109/L,原、幼淋巴细胞7%,Hb 122g/L,血小板86×109/L。 骨髓原、幼淋巴细胞49.0%,胞质量较丰富、嗜碱性,无颗粒。骨髓印片示原、幼淋巴细胞大簇状浸润。骨髓切片示幼稚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伴有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诊断符合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浸润(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胸水细胞学检查可见多量淋巴瘤细胞。 诊断 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 评析 本例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病程进展中瘤细胞大量扩散至骨髓和外周血的一个终末病期(白血病期)。表现为白细胞增高,可见数量不等的淋巴瘤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淋巴瘤细胞占有核细胞的25%以上。 淋巴瘤中,原始细胞型和成熟的小细胞型淋巴瘤均易在疾病早期侵犯骨髓,且在骨髓中浸润的淋巴瘤细胞比例常高,表现为较典型的白血性改变。其诊断的前提是淋巴结活检为淋巴瘤,且无血液和骨髓细胞形态学异常,尔后进展(通常经3个月病史)为白血病象者。 成熟的小细胞型淋巴瘤白血病主要依据外周血改变,而原、幼细胞型淋巴瘤白血病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外周血或骨髓原、幼淋巴瘤细胞25%。 WHO(2001)将原始淋巴细胞肿瘤分为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即ALL)和原始淋巴细胞淋巴瘤,诊断的基本标准是:当疾病过程被界定为大瘤块浸润,无或轻度血液和骨髓累及(原始淋巴细胞≤25%)时,诊断为淋巴瘤;有广泛骨髓或血液累及(原始淋巴细胞25%)者,诊断为ALL(包括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但这一划分可有例外。 病例48 病历资料 患者男,30岁。因发热40天,血便9天入院。查体:体温39.8·C,心率98次/min,血压115/45mmHg。神智清,精神差,贫血面容,皮肤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肝脾未及。做骨髓穿刺涂片检查及骨髓细菌培养。 骨髓象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各系比例大致正常,可见多数马尔尼菲青霉菌孢子,成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两端钝圆,有横壁,有的被组织细胞和粒细胞吞噬,血涂片中亦可检出。见图1~4。骨髓培养:25·C培养形成典型帚状枝菌丝及孢子链。临床治疗无效,最终死于真菌性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 粒系病态细胞占24%,幼红细胞病态细胞(类巨变、核碎裂、点彩)占46%,病态巨核细胞(小、微小和多小核巨核细胞)占巨核细胞的58%,CD41染色在涂片尾部见众多淋巴样巨核细胞。细胞外铁+++,内铁80%,其中环形铁粒幼细胞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