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士路道排工程施工组织的设计2
铜陵市学士路延伸段道排工程
实
践
报
告
班级:0942班
姓名:孙付龙
学号:0942647
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企业指导老师: 韩文永
学院指导老师: 何鸣
实习时间:2011.10——2012.5
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工程概况
1.1项目地理位置
本工程实施地点在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市作为沿江城市群和安徽省经济社会科学文化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紧邻“长三角”地区,承东启西,辐射周边,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区位优势明显。
学士路位于铜陵市主城区,是铜陵市一条东西向城市主干路,西接铜都大道,东连纬一路,学士路(沿新大道—经一路)(以下简称本项目),起于沿新大道,沿途下穿正在建设实施中的宁宜铁路和铜九铁路,经过狮子山隧道,止于经一路。为铜陵市东西向一条重要交通走廊。
1.2项目建设意义
根据铜陵市总体规划,铜陵市域城镇布局结构概括为“两线一点,一主两副,跨江发展,城乡一体”。城市发展轴:铜陵市区沿长江和沿江快速通道形成两条城市发展轴线,并在主城区相交,形成“两线一点”格局。城市空间布局:铜陵市区在地域空间上形成“一城三区,一主两副”格局,即主城区、东部城区、南部城区。五松镇纳入主城区;以顺安镇、钟鸣镇为基础,构建东部城区;以大通镇、横港为基础,组成南部城区。
1.3主要技术标准
根据铜陵市总体规划,结合交通量预测结果以及地形条件,本项目按照城市主干路(II)设计标准,其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 项 目 单位 标准指标 1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路(II) 2 设计速度 Km/h 50km/h(隧道内40 km/h) 3 路基宽度 m 道路红线48米(沿新大道至青山大道)、32米(狮子山
北路至经一路) 4 荷载等级 公路I级 5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g 0.05g 6 路面标准轴载 路面设计年限:15年;道路路面设计荷载:机动车道 BZZ-100,非机动车道BZZ-60型标准; 7 排水工程 设计重现期采用P=1年,地面综合径流系数Ψ=0.7; 1.4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本项目全线位于铜陵市,位于117o44′~118o03′,北纬30o48′~31o01′之间,路线走向自西向东。
项目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的交接地带,受新构造运动影响,长江褶皱下降,南岸地势逐渐抬升。地貌成明显的地域差异和过渡性变化,境内总地势南高北低,中部为南北过渡地带。
构造
根据区域资料,铜塘冲破碎带穿过拟建道路,但本次勘察施工钻孔深度未揭露该破碎带,据推测位于K3+100~ K3+200段,该破碎带倾向北,倾角70~75o ,宽度10~15米。为张性断裂。上部为土层覆盖。土层厚度大于10米。
地下水位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在勘察期间,钻孔揭露深度内 ,场地地下水位埋深0.20~6.30m,标高7.61~22.43m,主要赋存于①层杂填土、②层可塑状粉粘土和③层软塑状粘土中,属潜水~微承压不,接受大气降水和区域径流入渗补给,河流、水沟水位受降水及长江水位影响较明显。受据区域环境资料,本线路地段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均无侵蚀性。
1.5工程规模
本工程全长约1.6公里。
工程实施难点本工程特点是施工。为保证工程进度的实施,需要合理组织,科学合理安排工期。技术关键点的保证措施场外交通主要解决工程所需外运物资(建筑材料、施工设备等)的进出场,场内交通主要解决施工物资、设备及人员的场内流动。场内施工布置的内容主要包括场内临时施工道路修建、供水、供电、混凝土及搅拌输送、施工通讯及生产生活设施、施工辅助等。实施过程中,对场地和交通进行合理布置十分关键。布置依据
现场踏勘、考察所获得的实际资料。
有关本工程施工的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及规程规范。
项目部承担的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布置原则
施工总体布置尽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尽量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快速安全、经济可靠、易于管理。并兼顾以下几点:
在业主给定的区域,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内外交通、水电供应、防洪排水等因素,尽量选择地形平坦宽阔、靠近施工作业面的场地;
合理利用地形和场地,布置尽量紧凑,减少占地面积,减少准备工程量;
各种施工设施的布置,能满足主体工程施工工艺的要求,避免干扰;
分期布置应适应各施工期的特点,考虑各施工期之间工艺布置的衔接和施工的连续性,避免迁建、改建和重建;
现场布置避免因相互干扰而影响施工。2.5m高围墙,其余三面沿工地周边设置2m高彩钢板围栏,不留缺口。出入口设置材料进场、人员入场专用大门,设置门卫值班室制定门卫管理制度,实行封闭管理。
施工现场搭设明显标牌——入口处搭设规范广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