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设计
目录
摘要 0
ABSTRACT 1
1.1 负荷计算 2
1.2 主变压器选择 4
二 电气主接线设计 6
2.1 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7
2.2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 7
三 短路电流计算 10
四 电气设备选择 11
4.1 电气设备选择的概述 11
4.2 110KV侧电气设备的选择及校验 12
4.3 35KV侧电气设备的选择及校验 16
4.4 10KV侧电气设备的选择 19
五 继电保护规划 23
5.1主变压器保护规划 23
5.2变压器的接地保护: 23
5.3线路保护的规划: 24
5.4母线保护规划 24
六 防雷保护设计 26
总结 29
参考文献 30
附录 31
短路计算书 31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 34
√h。
bx的尺寸由相邻两支避雷针的装设条件决定:
h0=h-D/7p (3)
bx=1.5(h0-hx)p (4)
保护全部面积的条件:
D≤8(h-hx)p (5)
6.1.2 本变电站避雷针的计算及校验
变电站面积为60×50m,避雷针装设在变电站四角距墙2m处,四支避雷针的高度均为25m,下面校验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因为避雷针的高度h=25m,变电站110kv及35kv处hx=11m,且因为h≤30m,所以p=1,代入式(1)
rx=(1.5×25-2×11)×1=15.5m
1.对于避雷针1与避雷针2:
两针距离D12=46,代入式(3)、(4)得
h0=25-46÷7=18.4m
b1=1.5×(18.4-11)=11.1m
2.对于避雷针1与避雷针4:
两针距离D14=56m,代入式(3)、(4)得
h0=25-56÷7=17m
b2=1.5×(17-11)=9m
3.对于避雷针1与避雷针3
两针距离 D13= =72m,代入式(3)(4)得
h0=25-72÷7=14m
bx=1.5×(14-11)=4.5m
由于 D13≤8×(25-11)=112m
所以避雷针能保护该变电站的全部面积
总结
本文通过学习110KV变电站一次系统电气设计,掌握了变电站一次系统的运行原理,并根据常规变电站的设计要求与步骤,完成了该变电站的一次系统电气设计。在设计的过程我学习到了电气主接线的选择与设计,短路电流的计算,电气设备的选择,继电保护等方面的电力知识。尽管学习中遇到了许多不懂的问题,但通过向指导老师请教解答,自己查阅资料,问题得到逐一解决。在此期间,我还学到了许多有用的课外知识,让我增长了见识。通过这次设计也提高了自己的计算机软件使用能力,掌握了工程绘图、CAD绘图等方面的知识、方法,掌握了科技论文写作的一般知识及科技文献资料的查找技巧,为以后从事设计、运行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110KV变电站一次系统电气设计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的一次检验和实践,从而使电力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电力设计的初学者,自己在专业知识上还存在较大的不足,所设计的内容还存在疏漏,不够完善。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努力,扬长避短,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力工作者。
参考文献
[1]羊本勇 《供用电设备与系统》.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孙成普 《变电所及电力网设计与应用》.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马丽英 《供用电网络继电保护》.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4]卓乐友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5]陈立新,杨光宇 《电力系统分析》-2版.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6]戈方东 《电力工程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国家电力出版社.1989
附录
短路计算书
解:
选取基准功率 , 基准电压
(1)计算各元件电抗标幺值
供电系统:
30km线路:
变压器参数:
等效电路图:
化简为:
(2)计算短路电流
① 当110KV侧发生三相短路时
短路点的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短路冲击电流:
短路全电流的最大有效值:
(3) 当35KV侧发生三相短路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