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中药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70例.docVIP

针刺配合中药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70例.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刺配合中药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70例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针刺配合中药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70例 张国勇(四川省南充市中医医院 637000)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牵正散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周围性面瘫70例,采用口服中药牵正散加味,患侧穴位针刺的治疗方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70例患者中痊愈45例,显效18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针刺配合中药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关键词】 针刺 中药内服 周围性面瘫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304-02 周围性面瘫是以患侧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变浅或消失,嘴向健侧偏歪,鼻唇沟变浅为主要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牵正散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瘫疗7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0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的初诊患者,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0天;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排除脑血管疾病及颅脑外伤,肿瘤等。 2 治疗方法 采用内服中药牵正散加味和患侧针刺的方法予以治疗。 中药治疗 方选牵正散加味,具体药物:白附子10g、全蝎10g、僵蚕10g、蝉蜕10g、荆芥10g、防风10g、当归15g、川芎15g、钩藤10g、枳壳10g、红花10g、黄芪30g、蜈蚣3条。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0剂为1疗程。 患者针刺取穴:基本方:取新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1]中“面瘫”的穴位:阳白、四白、颧髎、頬车、地仓、翳风、合谷;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针刺方法:急性期(发病7-10天内),在穴位上常规消毒,用32号1寸毫针浅刺,进针约半寸,留针30min;恢复期(发病7-10天后),基本处方减去翳风、水沟加鱼腰、丝竹空、太阳,面部穴位可采用32号2-2.5寸毫针透刺:阳白透鱼腰、太阳透頬车、頬车透地仓,頬车地仓,太阳阳白两组穴位分别连接G6805电针仪,采用疏密波,留针30min,使瘫痪肌肉出现收缩现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3 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以下简称H-B分级)[2],结合临床进行评定。痊愈:面部各部位运动功能正常,相当于H-B分级Ⅰ级。显效:静止时面部左右对称,张力均等;额纹基本对称,眼睛轻用力即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相当于H-B分级Ⅱ级。有效:静止时面部对称,张力均等;上额轻微运动,额纹不对称,用力闭眼可完全闭合,口角轻度下垂,相当于H-B分级Ⅲ级。无效:静止时面部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用力闭眼不能完全闭合,口明显不对称,只见轻微运动,相当于H-B分级Ⅳ-Ⅵ级。 3.2 治疗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70例患者中痊愈45例,显效18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100%。 4 体会 中医学认为面瘫是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致,故在治疗上应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经为辅,采用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结合的方法,以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疏调经筋为基本治则。 针刺患侧面部穴位是周围性面瘫的常用治疗方法。地仓、颊车为足阳明胃经穴,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穴,颧髎、攒竹手足太阳经穴,丝竹空、阳白为手足少阳经穴,鱼腰和太阳为经外奇穴中头面眼部疾患的效穴,翳风为手少阳三焦经穴,有疏散风邪之效,面口合谷收,合谷善治头面诸疾,诸穴相配,使阳明少阳太阳经气得以疏通。面瘫初发,邪在肌表,病位较浅,属络脉病,面瘫急性期的针刺原则是浅刺轻刺,选穴不宜过多,不宜加电针,这有利于减轻面部神经变性,预防产生后遗症,恢复期采用平刺透穴,通经接气,促进气血的运行,而经筋肌肤得以润养,面部麻木肌群得以恢复。 中药内服是中医常用治法,中药选用荆芥,防风,白芷,白附子,钩藤可祛风散寒通络,用白芍,川芎,枳壳养血活血行气祛风;用虫类祛风药,祛风通络,加快经络气血运行,黄芪益气扶正祛风,红花、当归补血活血化瘀,诸药相合,使邪去正复。 临床疗效表明:针刺加中药牵正散加味,可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疏调经筋,对周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