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骨科专家的简单与精彩
一位骨科专家的简单与精彩 2016年9月15日,中秋节。随着夜幕降临,在微信朋友圈和各种微信群里“晒”圆月,成了很多人不约而同的过节方式。尽管当晚月亮刷屏,但当记者在常去的一个微信群里看到群友王医生发的一张照片时,还是惊呆了,忍不住点了一连串的“大拇指”。王医生赶紧在微信群里告诉记者,这不是她拍的,是他们首钢医院骨科张主任的大作。“首钢医院”“骨科”“张主任”?!这三个关键词让记者一下子想到去年凭借两百多万字科普作品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的张光武教授。仔细一问,果然是他!于是,记者赶紧请王医生帮忙联系,期待有机会去采访这位传说中的“大咖”。 因为张光武教授手术安排的比较满,预约采访的时间被一推再推,几天后的9月23日上午9时,在首钢医院宣教中心主任的陪同下,记者终于在医院住院部9楼的小会议室里见到了张光武教授。 这次采访,就从“一个医生怎么会热爱写科普文章”的话题开始了…… 二十多年,二百多万字 今年61岁的张光武教授,人生经历可谓相当“简单”:1976年从部队复原到首钢当工人,1977年参加高考,1983年从医学院毕业回到首钢,在医院当骨科大夫,直到今天。 但这“简单”的人生却又相当“精彩”―― 40多年前,他从北京去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清风店当兵时,虽然只有小学学历,可连队的《解放军报》《战友报》,以及《参考消息》报,还有外出训练时在农村老百姓桌上、炕头,甚至装针头线脑的簸箕里放的旧书,都成了他的“课本”。1973年到1976年,他还和穆姊等战友一起,在部队创作组完成了《灯光闪闪》《重任在肩》等小说集的创作,甚至和战友小蒙相约:“要在30岁前写一本书。”在战友眼中,他毫无悬念地属于“舞文弄墨之辈”。 从部队复员后,张光武在首钢当了一名工人。得到能够参加高考的消息,他意识到,这可能是改变自己人生的绝好机会。于是,他这个“小学生”又义无反顾地开始向高考冲刺。那段时间,他的生活状态就是车间、食堂、教室、宿舍,四点一线。好在首钢的旁边就是北方工业大学,他有了任何问题都随时可以找到老师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考试成绩达到了医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于是,他从医学院毕业后就成了一名临床医生…… 这之后的1992年,他在301医院骨科进修学习时,认识了金盾出版社的一位编辑。编辑在办公室等人的时候,问来进修的张大夫:“您是否有兴趣写一本有关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医学科普读物?”当时,张光武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原本打算推掉这本书的写作,可那一瞬间,他突然想起与战友小蒙的约定,意识到这正是自己履约的好机会,便接下了这本书的写作任务。编辑留下一张名片走了,张光武为了信守承诺,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之余,开始创作他医生职业生涯的第一本书――《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防治200问》。后来他才知道,这本书居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出版的有关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的科普读物之一,首次印刷31000册。现在,这本书已经问世20多年了,其间出版了“修订版”和“第三版”,共印刷14 次,总发行量超过18万册。1995年,我国台湾地区的出版机构购买了此书的版权,在台湾地区发行了竖排繁体字版,开创了同一本科普读物在海峡两岸同时发行的新纪录。 尽管这本书也没有给张教授带来收入和荣誉,但“写的过程中我就发现,这项工作应当是一项事业。眼看我们国家越来越发展,需要普及防病治病的知识;同时,社会有需求,我们这些有专业知识的人就有责任帮助老百姓了解科学准确、简单明了,能够让他们理解接受的医学知识。”就这样,他之后又陆续写了《骨科病人家庭护理》《颈椎病自我防治》《得了肩周炎怎么办》等17本科普读物,有的还被翻译成蒙文、藏文、朝鲜文、哈萨克文等出版。因为这一系列医学科普读物,他于2014年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15年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 说到那些科普读物,记者问:“您不仅手术多,还要带学生、写学术论文,还要经常去社区搞宣传,您那两百多万字的科普著作是怎么写出来的?”记者毫不掩饰的满脸疑惑把张教授逗乐了,他大笑着说:“这就是您今天来采访我的主要原因吧?这个问题,去年获奖的时候就有人问过我……答案其实很简单,200万字用了20年,每年10万字,每月8000字,每天200多字。200多字是小学生一篇作文的字数,并不多。只是我每天坚持写200多字,而许多人没坚持下来而已。” 不算不知道、一算??一跳!张教授的话让记者想起多年前听过的一个挖井的故事: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力度挖井,在一处深挖与东挖一处、西挖一处的结果,真是天壤之别啊!回头想想,张教授的精彩,其实全都来自他的简单。 三十多年的“寂寞风景” “我写医学科普图书没想过得奖,也从没有想过有什么回报。我是一名骨科医生,最了解病人和家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