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车河,土家人的“民俗博物馆”.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捞车河,土家人的“民俗博物馆”   悠悠洗车河,青青石板路;阡陌纵横的水稻田,错落有致的吊脚楼;沧桑的拉拉渡,古老的摆手舞;织锦奇葩西南卡普,戏剧活化石茅古斯;还有那古道热肠的淳朴民风在这里凝集成一幅古风盎然山水画。这种原生态的风景、风情、风俗构成的桃源景观,就是上帝赐予土家人的一座活生生的民俗生态博物馆。      武陵土家第一寨      站在晃悠悠的拉拉渡上,村支书彭顺雄指着沿河两岸的吊脚楼一脸骄傲地说“我们捞车河村可是土家文化和建筑保存最完好的村落,被称为武陵土家第一寨,还是一座活生生的民俗生态博物馆,你要了解土家族文化到我们村可是搞对头哒!。”   在酉水流域行走了很多天,见过漂亮的吊脚楼和土家村落不计其数,但当捞车河村 片黑压压屋脊跃入眼帘的时候,我还是第一时间就被它震住――就像颗子弹打穿心脏。   洗车河一路奔腾而下,到靛房河与洗车河交汇的地方,形成了酉水流域少有的平川大坝。两条江将寨子一分为三,河西的惹巴拉,河东的捞车、梁家寨、耶铺,如荷叶般安卧在山水之间,聆听着自然的天籁之音。这个原始的土家自然村落,按姓氏集聚着千户人家,以彭、梁、向三大姓为主。村民们说他们都是土司时期三位土王――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汉的后代。   到了捞车河,你就会发现这里打眼的就是原始民居,放眼望去,寨内瓦连瓦,户挨户,门对门,街巷布局精巧。河边上不时有妇女捶打衣或清洗物品,一群光着屁股的孩童在水里嬉戏,河上静静地漂着一支拉拉渡,见证了土家人出日出而作的繁忙,日入而息的恬静。这拉拉渡是不收钱的,来往渡人,无怨无悔,似乎是土家人性格的真实写照。   上了岸,青瓦木楼,卵石护墙,栋栋吊脚楼错落有序地紧紧相依,依山面水,古朴而壮观。寨子周围古树参天,一群群白鹤栖息于古树葱茏间,悠然翱翔成仙境般的风景。袅袅炊烟慢慢地从木楼青瓦上升腾,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任意走进一户农家,腊肉、霉豆腐、糍粑、油茶汤让你大饱口福。要是你有幸在这里住上一晚,静谧的农家生活与天籁般的自然气息,会让你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在寨子中行走,我看到很多村民外出的时候根本就不锁门,一问彭支书才知道他们这里根本就没有盗窃事件发生,村内的治安非常好,可见民风之淳朴。   捞车河村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原生态的农耕文化,吸引着许多人来休闲、参观、考察,该村2002年被湖北民族学院定为田野调查工作基地,2006年7月又被吉首大学定为土家民俗实习基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生也专门来捞车河村开展暑期田野考察。      织锦奇葩“西兰卡普”      52岁的刘代娥坐在织机的坐板上,她不用针,只用一根牛骨灵巧地勾着彩线在固定好的框架中穿梭,复杂精美的花纹便在她手下慢慢地显现出来。这位“中国土家织锦工艺大师”在她的土家织锦作坊和一群土家织女一道,用灵巧的双手,织出了土家族的世界名片。   刘代娥说,土家族人称织锦为“西兰卡普”,是土家族先民从结草为服到绩织而衣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完善,具有广泛实用价值的民族文化工艺品。《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记载:“阑干细布,织成文绫锦”;宋《太平御览》称“五色斑布,似丝布”,说明土家织锦工艺色彩十分引人。到了清代,土家纺织工艺已相当发达普及,当时有一首《竹枝词》这样写到:“土家妇女善持家,月上东山夜织麻:莫笑姑娘年纪小,机床学织牡丹花。”   因为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西兰卡普”成为蕴藏、记录、传承本民族记忆的最佳物质载体,有人说,它的色彩、图饰、纹案等就是土家族人的“文字”。在武陵山区,许多土家织女正在用这些“文字”抒写着族人对自然、生活、艺术、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理解。   捞车河村是土家织锦的发源地。在当地五六千人中,会织锦的就有592人,有织机436台。长期以来,这里的土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曾一度出现“女勤于织,户多机声”的繁荣景象。如今这里依然是“声声鸟语里,户户织机声”,犹如世外桃源。   刘代娥说土家织锦是“毕兹卡”的圣物,只有心地善良、心灵手巧的姑娘才配得上从小学习土家族织锦技艺。有情歌唱道:“白布帕子四只角,四只角上绣雁鹅,帕子烂了雁鹅在,不看人材看手脚。”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土家织锦发展的黄金时期。“1989年,土家织锦曾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前总统布什和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同年,在南斯拉夫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98年,我和妹妹制作的土家织锦在‘中国民族服饰博览会’,荣获最佳展品奖。”说起土家织锦的辉煌,刘代娥满心欢喜。   2006年,刘代娥荣获“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土家山寨的“织女歌”更加艳丽。“八月桂花满园香,妹妹织花正在忙;桂花虽然香得远,哪有我土花织得长……:      民俗生态博物馆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