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康医生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麻醉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PDF

孙志康医生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麻醉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PDF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孙志康医生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麻醉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

孫志康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麻醉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 Greek an for without and esthesia for sensibility“  「麻」是「不痛」、「醉」則是「無知覺」的意思  沒有麻醉的日子  中國  西方  直接敲擊病人下顎或頭顱達致無意識狀態  1772年化學家Pristley發現氧化亞氮  1778年Davy證明氧化亞氮有鎮痛作用  氧化亞氮(Nitrous Oxide)  化學式N2O  穩定,無色有甜味氣體  輕微麻醉作用,良好鎮痛作用  吸入會感到欣快,並能致人發笑  又稱笑氣  1540年化學家Valerings合成乙醚  1818年Faraday發現乙醚的麻醉的作用  1847年Snow刊行了《乙醚吸入麻醉》,是第一本麻醉 專著  (乙醚)Ether  化學式H C ‐O‐C H 5 2 2 5  無色、透明、極易揮發  希臘語Ether詮釋為“天堂” 的意義  1846年10月16 日牙科醫生Morton在麻省總醫院成功地 為一例手術施用乙醚麻醉成功  Morton被認為 是臨床麻醉第一名成功人物  乙醚麻醉的成功地標 誌著近代麻醉史 的開端  1831年分別由Vonliebig 、Guthrie和Sanbeiren發現 氯仿  1847年Flourens經動物實驗證明氯仿有麻醉作用  1858年Snow有刊行了《氯仿及其他麻醉劑》一書 1862年Clover氯仿麻醉機問世,到1868年才開始普遍 使用  氯仿(Chloroform)  化學式CHCl3  又稱哥羅芳  無色、透明、易揮發、具特殊甜味的液體  短時間吸入會頭痛、頭暈、乏力,用者先興奮后麻醉  嚴重者可因呼吸麻痹、心室纖顫 而死亡  1848年發生首宗使用氯仿死亡的病例  病人Hannah Greener 於大拇趾切除術時死於氯仿麻醉  病人Hannah Greener 之死標誌著近 代麻醉安全史的開端  1903年Fischer和Mering合成巴比妥  1918年Luckhardt證明乙烯有全身麻醉作用  1928年Lucuo和Hendersen發現環乙烷有麻醉作用,1930年 Waters臨床應用環乙烷獲得滿意效果  1942年Griffiths和Johson將肌鬆藥應用於臨床  1965年Terrell合成異氟醚(Isoflurane)後經Klantz和Dobking 等動物實驗於應用於臨床  1968年Regan合成七氟醚 (Sevoflurane)  1990年Jones首先在臨床應用 地氟醚(Desflurane)  隨著麻醉方法和儀器設備改進,監測技術的進步,各 種輔助藥的配合應用,能夠準確地掌握麻醉藥地劑量 和濃度,提高了麻醉的精確性和安全性。  利用氣體透過面罩、氣道喉管、其他氣道裝置或利用 靜脈注射方法令您在手術中安全地失去知覺、從而沒 有意識或感覺  通常氣體及靜脈注射藥物會配合使用  其他輔助藥物如鎮痛劑及肌肉鬆弛劑亦會使用以配合 不同類型的手術,達到平衡麻醉的目的 在麻醉過程中,麻醉科醫生會利用精密的儀器去監 測、控制及調節您的身體機能  手術完結時,麻醉科醫生會解除麻醉 效力,讓你在離開手術室前或在恢復 室甦醒,回復意識及知覺  新型快速、短效靜脈麻醉藥,可用於靜脈注射  用於誘導和維持全身麻醉  工效:增加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 )的抑制性神經傳導  優點:  麻醉誘導起效快,持續時間短暫  誘導麻醉過程平穩  注射後迅速分佈於全身  蘇醒迅速且功能恢複完善  術後病人噁心、嘔吐和頭痛發生率低  用藥過量:  嚴重昏迷  心肺功能受損  心跳過緩 ,低血壓  窒息 ,缺氧 在全身麻醉的過程中,監測麻醉深度的基本方法是觀 察病人的呼吸、循環、眼、皮膚、消化道、骨骼肌張 力變化等體徵  這些方法簡單易行,無須特殊儀器,但是這些體徵受 藥物、手術刺激、原發疾病等的影響較大 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傅立葉分析在信號處理領域的有效應 用,使人們嘗試將EEG的頻域分析用於麻醉深度的監測  BIS用於全麻意識恢復的判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