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疗法---毫针刺法PPT
实用针灸疗法 针灸基础教研室 梁玉磊 助教;第一篇 针灸操作技能;刺灸法; 使用不同的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或方式刺激机体的一定部位(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第一节毫针刺法;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针尾;环柄; (二)毫针的规格 ;(三)毫针的检查 ;针根; 毫针检查;(四)毫针的保藏 ; 针具如需再次使用,应很 好地爱护保管,如保藏不善, 不仅容易遭致损坏,而且使用 时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发 生事故。针具保藏的目的是为 了防止针尖受损,针身弯曲或 生锈、污染等。藏针的器具有 针盒、针管和藏针夹等。 ;二、毫针刺法的练习 ;指力练习 ;持针姿势; (一)指力练习 ;(二)手法练习 ;指力、手法练习的要求;①指力与进针的关系(各部皮肤进针时需要用力的大小);相互练习的要求; 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1)不锈钢针 (2)优质针具 (针具各部经检查无损者); 男性、体壮、形肥、病变部位较深者,可选粗且略长的毫针。; 又云:“病小针大,气泄太甚, 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得泻,亦复 为败。失针之宜,大者泻,小者不移”; 此外,临床上选择毫针应长于腧穴应至的深度,针身应露在皮肤外少许为宜。;选择针具长度的原则;(二)消毒;1针具器械消毒;2.医者手指消毒;3.针刺部位消毒;4.治疗室内的消毒;四、体位的选择 ;仰卧位;侧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五、毫针刺法 ;刺手与押手; 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拇、食、 中指夹持针柄,如持笔状;持 针 法;二指持针法 ;进针方法 ; 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②用拇、食指挟持针体,中指尖抵触穴位,拇、食指所挟持的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 ,不施捻转。针入穴位后,中 指即离开应针之 穴,此时拇、食、 中指可随意配合, 施行补泻。; 2.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 ; 适宜于短针的进针,骨骼和血管旁的穴位。;(2)夹持进针法; 适用于长针的进针,及肌肉丰厚处的穴位。 ;(3)舒张进针法; 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如腹部腧穴及老年人。;(4)提捏进针法; 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材料:玻璃、塑料、金属等制成的针管。; 将针插入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使针尖迅速刺入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穴内。 ;;进针时掌握的原则;(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②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 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 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 即横刺、沿皮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 毫针刺入穴位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行针手法;(一)基本手法; 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插(进); 提插法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 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 捻转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左右。;操作依据; 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的经气感应。 ;酸!麻!胀!重!;沉、紧、涩 ;元·窦默《标幽赋》;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三)得气与疗效的关系;;明·徐凤《金针赋》;得气迅速;腧穴定位不准;2、与患者的关系;(五)促使得气的方法; 可采用间歇运针,施以提插、捻转等手法。;;通过各种手法,催促经气速至; 《针灸大成》“只以得气为度,如此终不(止)至者,不可治也。”; 只有守住针下之气,才能在此基础上施以不同手法,使针刺对机体继续发生作用。 ;八、留针与出针; 小儿、虚弱者、 或感冒、发热; 又称起针、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 十、异常情况的处理 和预防; ;医者; 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凉,血压下降,脉象沉细;3. 饮温开水或糖水;1.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 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预防; 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剧痛。;原因; 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