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河谷神秘的大石墓群.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宁河谷神秘的大石墓群   被誉为川西南粮仓的安宁河谷,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自古以来就是适合人类劳动生息的地方。   安宁河是雅砻江的支流,古称孙水,与横断山区的大多数河流一样,为南北走向。在安宁河两岸的台地上,分布着一种巨石砌成的坟墓,斑斑的巨石上挂满了藤萝,从墓室中生长出来的黄桷树要七八个人才能合围,默默地向人们述说着自己悠久的岁月。   当地的老乡称这种巨石砌成的坟墓为月鲁坟,说它们是明朝初年反抗朱元璋而被杀的月鲁帖木儿的葬身之地。彝族老乡叫它们“濮苏乌乌”,说是彝族的祖先进入凉山前就居住在这里的一种矮人的石头房子。这些含义不同,内容各异的名称,说明它们的历史早已被人忘却。   望着这一座座庞大的坟墓、望着这一块块重达千万斤的巨石,人人都会在惊奇之余,升起一个个疑团:是何人,在何地,用何法,又因何故将这些巨石搬上山巅,筑成他们死后的安息之所?   解放前,老一辈考古学家郑德坤先生在他所著的《四川史前文化》一文中,记载了这种神奇的坟墓。但对其进行真正的科学研究,却始于20世纪70年代。70年代中期,四川的考古工作者在对金沙江流域进行考古调查时,安宁河畔神奇的巨石坟墓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经过20多年来辛勤的调查、发掘和研究,遮盖在它们面上的神秘面纱渐渐揭开。根据它们最引人注目的特征,考古工作者给它们取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名字――大石墓。   大石墓主要分布在安宁河及其一些支流,如孙水河、南河、茨达河两岸。属于安宁河流域区内的越西、喜德、冕宁、西昌、普格、德昌、米易等市县都有分布,尤以西昌和德昌境内最为集中。大石墓主要建造在河流沿岸的台地和一些小山丘顶部,一般都成群分布,一处墓群由两三座到十余座大石墓组成,秩序井然,排列有序。      大石墓用巨石砌成,墓室挖在地下,为狭长方形,一般长约6―8米,最长可达14米。墓室一般宽0.8一1.2米,深1.5―2米,墓室的两壁和后壁用长方形大石竖立排列而成。墓底用碎石板或砂土垫平,顶部用巨石覆盖,一般5―7石不等,前方有一个窄窄的墓门,墓门用碎石封闭,墓顶露于地面。有些保存完好的大石墓前,还立着一块巨石作墓的标志。这些建筑材料都未经人工加工,重者达万斤以上,轻者亦有数千斤之沉,即使在今天,我们如果不借助机械,也休想动它分毫。   墓室内都没有发现葬具,人骨堆积在墓底,男女老少都有。每座墓葬内的人数不等,少则四五十人,多则达一百多人,从骨殖错乱、随葬品没有多寡贫富之:分的现象分析,这众多的同室而葬的死者,可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同一氏族的成员,具体的葬法是:这些氏族成员死后,他们的尸体被放在野外,待皮肉腐烂殆尽后,再将骨殖收集起来,陆续葬入墓室。这种葬式考古学上称为二次丛葬,是一种相当有特征的埋葬习俗。   大石墓中出土了许多文物,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一为陶器,主要有流壶、深腹瓶、大口尊、平底罐、单耳罐、双耳罐等各式生活用具;第二类为铜器,主要有刀、剑、钺、镞等兵器和铃、笄、镯、带钩、扣饰等小件装饰品;第三类为铁器,主要有环首刀、削、锸等武器与生产上具。其它还有许多骨。牙、玉、金、玛瑙、绿松石等质料的各类小型装饰品,有些墓室内还曾发现过稻谷的痕迹。使人感到惊奇和不可思议的是那些即使到了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不得不依靠机械才能移动的巨石,是如何被大石墓的建造者们从远达数里或数十里之遥的地方搬来,又是如何搬上墓室顶部的。从西昌河西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大石墓,我们可以观察到古代建筑师们的智慧。这座大石墓的后部,有一条长长的用上堆积起来的“尾巴”,使整座大石墓看起来像一只巨大的蝌蚪。这条“尾巴”前高后低,形成一个缓坡,大石墓的建造者们正是利用这个办法降低了搬运道上的坡度,慢慢地将巨石拖上墓顶,筑成墓室。据日本考古学家的研究,古埃及人建造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也是采用的这种方法。      通过研究,考古工作者们发现大石墓延续的时间较长,可以分为早晚两期,采白普格小兴场大石墓内的标本,经碳14测定,以及结合大石墓出土器物和与相邻的同时期古代文化的比较,大石墓的时代当从春秋中期开始,到西汉末年消失,也就是说一直延续了五百年之久。早期的大石墓主要出土火候较低的陶器和铜器,晚期的大石墓出土的陶器火候较高,反映了制陶技术的进步。   是什么原因促使大石墓的建造者在生产力水平还相当低下的情况下,花费这样大的人力物力来建筑这种巨大的墓室呢?其实这是一种大石崇拜现象。这种现象在世界的古代民族中并不少见,西欧、日本都有这类大石崇拜的遗迹。在我国辽东半岛,也有一种相类似的大石崇拜遗迹――石棚。四川人的祖先之一古蜀人,也是大石崇拜者。   谁是大石墓的主人?这是最使人感兴趣的问题。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当汉武帝开发西南地区时,在今安宁河流域居住着一种叫邛都的民族。“自滇以北,君长以十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