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2015届 高三地理 环境问题2
高2013届 环境问题 西昌七中 莫建强 合理利用水资源 1、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数量---人口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增加 质量---水质污染 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2、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开源措施: 建立蓄水工程 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 合理开采地下水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节流措施: 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改进工农业用水效率 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区域环境问题 1、农业问题: (1)坡面开垦→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面岩性) (2)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垦、过牧、樵采→荒漠化(降水较少,生态脆弱) (3)沼泽地开发→破坏湿地→气候恶化(干旱) (4)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气候干旱、洪涝多发 2、工业问题: (1)废气:矿物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矿物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酸雨;冰箱和空调大量使用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 (2)废水:污染水源、土壤、核电站排放大量热水 (3)废渣:占用土地、污染水源和土壤、放射性污染 3、工程建设问题: (1)地下水开采过量→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陷、沿海海水倒灌水质变坏 (2)水库:淹没农田城镇、文物景观;后靠移民导致环境人口容量不足→水土流失;下游矿物质减少→耕地肥力下降、渔业受影响;河口三角洲后退,海岸线后退(泥沙堆积减少、海浪侵蚀);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某些物种消失→生态破坏;水库地震 (3)道路建设(公路、铁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阻断野生动物迁徙路线;环境污染 (4)开矿: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4、旅游活动问题: 水土流失问题: (4)治理的意义: 荒漠化问题: (1)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2)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全球变暖,蒸发旺盛;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3)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乱垦滥伐 (4)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序发展 干旱缺水问题: (1)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常年干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2)华北地区干旱: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经流量小;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 (3)华北地区春旱:自然原因:春季雨季未到,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春耕需水量大 (4)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5)广东冬旱:冬季降水少,气温高,蒸发较强;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6)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土壤盐碱化问题: (1)我国典型的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2)华北平原盐碱化的原因:自然原因:地形低洼;春秋季节干旱,蒸发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3)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采取喷灌、滴灌技术 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问题: (1)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2)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面沉降,沿海海水倒灌入侵,土壤盐渍化,水质恶化 (3)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跨流域调水 三、酸雨危害与防治 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 2.形成: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3.我国情况:煤为主要能源,主要是硫酸型酸雨;酸雨区覆盖面积占40%,西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成为重酸雨区。季节性:东北主要在冬季。 4.危害: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 5.防治: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料技术控制酸雨。 1)该市混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