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思维的翅膀.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放飞思维的翅膀

放飞思维的翅膀,撞击智慧的火花 ——浅谈文学作品在历史教学的应用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8中学(原乌鲁木齐石化第一中学) 尹淑英 邮编:830019 电话:0991 6903398-8045 历史≠文学,就如《三国志》≠《三国演义》,这是人所共知的。因为历史是指过去事实本身或人们对过去事实的记载。而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用感性的形式(即形象)反映外在世界和人的内心生活,诉诸人的感觉和感情,经过想象和虚构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历史是历史科学,,文学是文学艺术,而科学≠艺术。那如果在历史教学中应用了文学作品,是不是践踏了历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其实不然,文学虽然是语言的艺术,带有艺术的特性,但文学毕竟来源于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生活,带有时代的烙印,历史的影子。既然如此,我们就能利用文学作品作为认识和了解历史的资料。 但是有人认为,通过历史事件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等方面可直截了当地学习历史新知识,何必借助带有模模糊糊,若隐若现历史影子的文学作品来获取历史知识呢?其实不然,因为在历史教学中,学生认知的客体是历史,历史发展是单向性的,过去性的,无法重演的,学生不可能直接接触客观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仅仅局限在对日常现实生活经验的认知,或电视中以历史为题材的戏说和道听途说的历史故事,有一些是与事实相一致的认识,但大多是与事实相悖的看法,而影响历史新知识的学习的是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因此认知主体和客体之间就横亘着一条鸿沟。如果无视这些客观事实的存在,而简单地学习历史事件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等方面历史新知识,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要逾越这条鸿沟,必须将历史新知识整合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之中,这就需要借助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料进行活动来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撞击学生智慧的火花,一旦放飞和撞击有效,学生就会尽其所能进行活动,形成生长历史新知识的固定点。而活动方式可模拟史学家还原历史研究历史的方式,历史资料——辨析——考证。但是初中学生理解原始历史资料的能力还没有充分发展,也不容易在卷帙浩繁的书籍中收集到自己所需的原始资料,而且思维还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那何不如用历史题材的电影为资料呢?的确有它独特的优越性—-直观生动,但是它的美感和想象性大打折扣,而且故事情节冗长,需要技术剪辑和技术设备的支持。而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人的现实生活,同时有与生俱来的审美特质,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想象性和虚拟性,使得文学艺术获得了“灵感荡溢,妙趣横生”的美誉。所以,我采用了文学作品作为了解历史的资料,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放飞其思维的翅膀,撞击其智慧的火花,而原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释和还原历史,形成认知矛盾和冲突,于是学生会自愿对活动付出大量的心理努力,然后解决了面临的困惑和问题。既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又使学生进入了美的境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又对历史新知识形成深刻理解。 下面,我列举三个教学实例来具体阐述文学作品在历史教学的应用。 利用文学作品作为历史支架,探索历史真面目 以《辛亥革命》为例,本课可分为四个知识点:革命组织,思想基础(指导思想),革命过程及结果。我使用了曾经亲历过辛亥革命并且对当时社会矛盾和国民的麻木不仁而有所感悟的鲁迅先生所写的小说——《阿Q正传》作为学生活动的资料,建构历史新知识的支架。 《阿Q正传》节选 “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 …那船便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摇动。船的使命,赵家本来是很秘密的,但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惟有邹七嫂不以为然,说那不过是几口破衣箱,举人老爷想来寄存的,却已被赵太爷回复转去… …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因为老尼姑来阻挡,说了三句话,他们便将伊当作满政府,在头上很给了不少的棍子和栗凿。尼姑待他们走后,定了神来检点,龙牌固然已经碎在地上了,而且又不见了观音娘娘座前的一个宣德炉。…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学生被形象生动的而极富感染力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学生活跃起来,发挥已有的概括和归纳能力总结出小说大致梗概,革命党要革命了——革命波及了举人老爷及尼姑庵——经过一番波动(革龙牌,插栗凿)——革命未见成效,这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辛亥革命,历史支架和生长知识的固定点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