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第七章-植物快速繁殖和脱毒PPT
2.2 材料的培养和灭菌 供试植株要种在无菌土中,温室种植。 也可去插条在室内溶液培养。 定期喷施杀菌剂(如链霉素)也有效。 2.3 茎尖剥离 取幼苗茎尖2~3cm小段,剥去可见的大叶,自来水冲洗1h左右后进入无菌室。 先用95%酒精快速浸泡一下,再放入5%漂白粉消毒7~10min(或5%次氯酸钠溶液),然后无菌水冲洗3~4次, 在双筒解剖下剥去幼叶,露出圆滑的生长点,用解剖针切取带1~2个叶原基的生长点,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这种外植体(生长锥带1~2个原叶基)的培养,严格来说,应称为分生组织培养。 取2-3㎝顶梢 2.4 茎尖培养 常用MS(双子叶)、B5和N6(单子叶)和White(生根)培养基,较高浓度的无机盐,对促进组织分化和愈伤组织生长是有利的。 可添加5%~10%椰乳,0.1~1.0mg/L的吲哚乙酸、萘乙酸、苄基腺嘌呤等,有的还需添加活性炭。 根据培养种类不同,添加的生长调节剂可适当调整。 2.5 继代培养生根和快速繁殖 将接种外植体置于25度左右、光照度3000lx的实验室中,光周期13-16h/d,培养2-3周成苗。苗高1-2cm高时,转入生根培养基,7-10天后生根,再继代成壮苗后移栽。 图7-1 葡萄茎尖脱毒培养过程示意图 葡萄茎尖脱毒经过7个时期:A―接种后变绿增大期;B―形成畸形叶期;C―形成多芽和芽伸长期;D―多芽展开小叶和小叶伸长期;E―发根期;F―根和茎伸长期;G―移栽入盆期 2.6 影响茎尖培养法脱除植物病毒的因素 母体材料病毒侵染的程度 外植体的生理状态 起始培养的茎尖大小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茎尖培养脱毒效果的好坏与茎尖大小呈负相关,切取的茎尖越小,脱毒效果越好; 而培养茎尖成活率的高低则与茎尖大小呈正相关,切取茎尖越小,成活率越低。 一般剥离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即可获得较好的脱毒效果。 茎尖越小对培养基的要求越高,成功率越低。一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大于1时有利于根的形成,否则有利于芽的分化。 康乃馨不同大小茎尖与康乃馨斑驳病毒的脱毒效果 茎尖大小(mm) 培养数 荆芥鉴定之病斑 总病斑 接种叶数 平均病斑数/叶 无病毒茎尖 数目 % 0.1 0.25 0.5 0.75 1.0 1.0 3 20 30 9 4 5 3 13 0.2 137 61 2.2 1198 70 17.1 429 12 35.3 432 11 39.2 1972 20 98.6 2 66 8 40 4 13 1 11 0 0 0 0 2.7 提高脱毒效果 2.7.1 物理处理 1)高温处理 2)低温处理 2.7.2 化学处理 1)高温处理又称温热疗法 某些病毒受热以后不稳定,失去活性。 把植物放在高于正常温度的环境中,组织内部的病毒受热后部分或全部钝化,使病毒在植物体内增殖减缓或停止,而失去侵染能力;但寄主植物的组织很少或不会受到伤害。 作为一种物理效应可以加速植物细胞的分裂,使植物细胞在与病毒繁殖的竞争中取胜。 热处理时间因植物而异 (1)温汤浸渍处理 适用于休眠器官、剪下的接穗或种植的材料,在50℃左右的温水中浸渍材料数分钟至数小时,方法简便易行但易致材料受伤。 (2)热风处理 将试验母株在高温室内或生长箱中生长一个阶段,使其顶端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迅速生长,然后切取其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对活跃生长的茎尖效果较好。 处理温度和时间因植物种类和器官生理状况而异。 培养温度(35℃ ~40℃) 光照强度(3000~10000Lx) 培养时间 短则几十分钟,长可达数月 例如康乃馨置于38℃两个月,草莓36℃ 6周,即可清除茎尖的病毒。 如马铃薯未脱毒小苗在生长箱中变温处理,35℃4h,31℃4h,交替1个月,其脱毒效果可达80%以上。 变温处理的优点:35℃使病毒钝化,31℃可提高小苗生活力,这样既提高脱毒率,又能提高成苗率。 热处理的局限性 (1)并非所有的病毒都对热处理敏感。热处理只对圆周形(苹果花叶病毒)、线状(马铃薯卷叶病毒)的病毒和类菌质体起作用。而对杆状病毒(千日红病毒)无效。 (2)延长热处理时间,病毒钝化效果好,同时也可能会钝化植物组织中的抗性因子而降低处理效果。 (3)热处理极易使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