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摩擦、总结2时
第一章 1、了解工程力学的内容 2、熟悉基本概念、公理 3、掌握各种约束的构成、简化图形、 约束功能及约束反力; 4、物体受力分析——受力图 5、掌握力对点之矩的计算 6、掌握力偶及力偶性质 第二章 1、了解力系、合力的概念、平面任意力系 的概念 、力的平移 2、能够将平面任意力系向任一点简化为主矢和主矩 第三章 静力学平衡问题 1、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平衡方程 (1)熟练掌握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 (2)能够灵活应用基本形式、二矩式、三矩式平衡方程求解未知量。 2、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掌握求解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的要点。 复习方法 1、通过对约束、约束反力等内容的直观认 识,进而掌握受力分析; 2、平衡方程的应用是本部分的重点与难点,应通过作一定数量的习题加以巩固。 *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四节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在一般问题中,摩擦对所研究的问题不起主要作用,因而可把它略去。 但在另外一些问题中,摩擦对物体的平衡或运动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 这时不仅不能忽略,而且还是研究的主要对象。 摩擦有利的一面。但是也有有害的一面。研究摩擦的目的,就是要掌握其规律,利用其有利的一面,设法减少或消除其有害的一面。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按照两接触物体之间相对运动的形式,摩擦可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阻。 当两个接触物体沿接触面有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的趋势时,在接触处就彼此阻碍滑动,或阻碍滑动的发生,这种现象称为滑动摩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滑动摩擦 当产生滑动摩擦时,在两物体接触面间彼此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简称摩擦力。 摩擦力作用于相互接触处,其方向与相对滑动的趋势或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它的大小根据主动力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即静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滑动摩擦力和动滑动摩擦力。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静滑动摩擦力 当拉力FT由零逐渐增加但不很大时,物体一直保持静止。 可见支承面对物体除法向约束反力FN外, 还有一个阻碍物体沿水平面向右滑动的切向力。 W FN W FN FT Ff 此力即静滑动摩擦力,简称静摩擦力,常用Ff表示。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它的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趋势相反,它的大小需用平衡条件确定。 显而易见 Ff = FT 由上式可知,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水平力FT的增大而增大,这是静摩擦力和一般约束反力共同的性质。 可见,静摩擦力就是接触面对物体作用的切向约束反力,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最大静滑动摩擦力 当物块处于平衡的临界状态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即为最大静滑动摩擦力,简称最大静摩擦力,用Ff max表示。 静摩擦力的大小是随主动力的变化而变化的,但它有一个明确的范围,即 0 ≤ Ff ≤Ffmax 大量实验证明: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正压力(即法向反力)成正比,即 Ffmax = fFN f是比例常数,称为静摩擦系数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其计算方法和不计摩擦时的平衡问题相同。 只是在画受力图时,除了主动力和一般的约束反力外,还应再加上摩擦力。 应当注意,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与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由于静摩擦力的大小在零和Fmax之内变化,所以这类问题的解不是一个确定的值,而是用不等式表示的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叫做平衡范围。 当物体处于临界平衡状态时,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例题:图示梯子AB 一端靠在铅垂的墙壁上,另一端搁置在水平地面上。假设梯子与墙壁间为光滑约束,而梯子与地面之间存在摩擦。已知:摩擦因数为f s ;梯子长度AB=l,梯子重为W。 1. 若梯子在倾角 a 1的位置保持平衡,求梯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F A和其余约束力; 2. 为使梯子不致滑倒, 求倾角a 的取值范围。 1.梯子在倾角 a 1的位置保持平衡时的摩擦力和约束力: ∑FX = 0 ∑FY= 0 ∑mA (F) = 0 分析:属于第一类问题 解: 2. 梯子不滑倒,倾角a 的取值范围 a =arccot(2 f s ) a 越大,梯子越易保持平衡,故 a ≥arccot(2 f 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妇产科10版教材.pptx VIP
- 小学英语外研-剑桥(Join-in)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VIP
- 一年级带拼音的阅读训练全 .docx VIP
- 重力.3-重力-课件.ppt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内蒙古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docx
- EN 50618-2014 光伏系统用电缆.pdf VIP
- 培训中心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分享.doc VIP
- SHT 1762-2008橡胶 氢化丁腈橡胶(HNBR)剩余不饱和度的测定 红外光谱法.pdf
-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标准解读.pptx VIP
- 罗克韦尔(AB) Kinetix 5500伺服驱动器用户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