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常见畜禽传染病、寄生虫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讲 常见畜禽传染病、寄生虫PPT

* 3、宰后鉴定 病理变化 最特征的病变在肺、淋巴结和肝。 主要表现为: 全身淋巴结髓样肿大,灰白色,切面湿润,尤以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显著,呈绳索状,切面外翻,多数有针尖到米粒大、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及各种大小出血点。 肺门、肝门、颌下、胃等淋巴结肿大2~3倍。 肺出血,有不同程度水肿,小叶间质增宽,小叶间质内充满半透明胶冻样渗出物,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粘液性泡沫,有的并发肺炎。 * 肝脏呈灰红色,常见散在针尖大到米粒大的坏死灶。 脾脏肿大,棕红色。 肾脏呈土黄色,有散在小点状出血或坏死灶。 大小肠均有出血点。 心包、胸腹腔有积水。 体表出现紫斑。 本病的确诊依赖于病源检查和血清学检查,病源学诊断取脏器、血液和淋巴结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 * 4.处理 如果胴体不消瘦,胴体和内脏高温处理后出厂; 胴体消瘦或全身病变严重者,必须化制或销毁处理; 皮张不受限制出厂。 * 四、肉孢子虫病(Sarcocystis) 肉孢子虫病是一种广泛寄生于人类和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细胞内的寄生虫病。 其所产生的肉孢子虫毒素能严重地损害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重要器官,因而是一种重要的,甚至是致死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 * 1、病原形态 病原有三种,即米氏肉孢子虫、猪人肉孢子虫及猪住肉孢子虫,我国主要为前两种,其形态大致相同。 肉孢子虫囊呈圆柱形或纺锤形,大小差别很大;长径 1-5cm,横径0.1-lcm,囊壁内有许多间隔,把囊内虫体-缓殖子分隔成簇。 成熟卵囊长椭圆形,内含2个孢子囊。孢子囊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壁双层而透明,内含4个子孢子,大小为 13.6-16.4μm×8.3-10.6μm。 * * 2、宰前鉴定 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下病、腹泻、肢行、截瘫等症状。 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牛、羊的流产、消瘦、瘫痪及死亡。 在人肌肉中的肉孢子虫囊可破坏所侵犯的肌细胞,造成邻近细胞的压迫性萎缩,伴有肌痛、皮下肿胀等,如囊壁破裂可释放出一种很强的毒素,肉孢子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心、肾上腺、肝和小肠等,大量时可致死。 * 3、宰后鉴定 病理剖检可见肌肉色淡、贫血、黏膜上有出血斑点,在不同部位的横纹肌、心肌、舌肌中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包囊(毛发状至2~3cm长)。 诊断本病通常用硫酸锌浮聚法检查粪便中孢子囊或卵囊和活组织检查肌肉孢子虫囊。 * 4、处理 严格肉品卫生检验,未经检验的畜肉不准出售,查出的带虫肉品要按规定处理; 对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猪、犬等动物献食人的粪便; 提高人们的卫生知识水平,不吃生肉和未煮熟的肉。 * 其它寄生虫病 棘头蚴病 孟氏裂头蚴病 肝片吸虫病 姜片吸虫病 并殖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 腹腔吸虫病 隐孢子虫病 舌形虫病 球孢子虫病 盘尾丝虫病 肺线虫病 前后盘吸虫病 结节虫病 肾虫病 球虫病 组织滴虫病 颚头线虫病 等等 第六章 常见畜禽传染病、寄生虫 病的鉴定与处理 第三节 家禽常见疾病的鉴定与处理 * 第三节 家禽常见传染病的鉴定与处理 家禽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 禽流感 新城疫 马立克病 鸭瘟 小鹅瘟 传染性喉气管炎,等 * 一、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AI)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家禽和野禽的烈性传染病,给养禽业造成巨大损失,我国农业部和国际兽医局都将其定为A类传染病。 以往认为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对人群无致病力,但1997年香港报道了首例因感染H5N1亚型AIV致死人事件后,近年及最近又有多例人感染AIV发病,甚至死亡的报道。 由此可以看出,禽流感也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 禽流感的历史 1878年 Perroncito首次报道了意大利鸡群暴发的一种严重的疾病,当时称鸡瘟,现已知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引起的。 1901年 证实禽流感病原由“可滤过的病原”引起。 1955年 证实禽流感病原属于A型禽流感病毒。 1992年 陈伯伦和张泽纪在广东分离到低致病性的H9N2毒株。 1997年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首次感染人,并致使18人感染,其中6人死亡。 1999年 香港首次从人类分离到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2003年 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致使荷兰一名兽医死亡,80多人感染。 2004年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已使越南和泰国多人感染,10多人死亡。 * 流行病特征 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50℃30min,70℃min,100℃1min可灭活病毒。 感染途径:受感染各种禽类 传染源:带病毒动物 传染途径: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尘埃,分泌物和排泄物等 * 病 原 禽流感的病原是禽流感病毒。 根据致病性,流感病毒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低致病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