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定窑柳斗杯.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喜见定窑柳斗杯   去岁于香港某藏家处见一宋定柳斗杯,因感其靓罕,遂有探寻梳理古代柳斗纹器之念,现将心得供诸同好。   该柳斗杯轻盈小巧,呈半圆球状,小平底略呈正方形,上有数枚支钉垫烧痕,高约6厘米,薄胎,胎质细腻,施牙黄釉,釉面局部有垂釉及杂质斑点,堆垛如脂。器内光素无纹,器外口沿饰两道弦纹,在弦纹之上等距离平錾两道一组的竖纹,呈用绳捆绑扎编柳条状,器身以下通体饰柳编纹,系模制成型?v图1A、1B?w。      柳斗杯   柳斗杯是指一种造型、纹饰均模仿自柳条编织的箩?v斗?w的杯子。基本造型为敞口,圆唇外翻或无唇,束颈溜肩,鼓腹,卧足或小平底。颈部饰数道弦纹或乳丁纹,或二者兼有之。腹部以下满饰象征柳条编织纹的同心圆多条圆弧纹,小者高度一般在5.5~8.5厘米之间,口径6.2~13.3厘米左右,故有柳斗杯?v罐?w?v钵?w之异称。唐宋之际,各种质地的柳斗杯在杯类中留下了独特的倩影,为人称道。艺术的相互借鉴和影响是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不是生搬硬套去吸收,但在表达形式上也往往力求形似、神似。早在唐代,就已出现银质柳斗杯?v又称“银网目碗”?w,如浙江省发现一处唐代窖藏(见浙江省博物馆《浙江淳安县朱塔发现唐代窖藏银器》,原载《考古》1984年第11期979页)就有出土。英国大英博物馆亦收藏有一件?v图2?w,相传系上世纪20年代出自洛阳北邙山的一座古墓中。据考证这种“银网目碗”最迟在9世纪即已出现(见桑坚信《淳安朱塔唐代窖藏银器刍议》,原载《文物》1991年第2期91页);江西省星子县陆家山宋代窖藏及内蒙古巴林右旗辽代窖藏亦先后发现了同类银网目碗?v宋代窖藏见《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第二卷73页宋银柳编纹杯,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辽代窖藏见巴右文、成顺《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右旗发现辽代银器窖藏》,原载《文物》1980年第5期49页,图一三。前者一件,后者两件)。   至于唐宋时期生产陶瓷质地的柳斗杯,已知有以下窑场:   瓯窑、越窑:如浙江省苍南县文物馆藏的五代瓯窑青瓷水波纹(应为柳斗纹?w杯(图3)。瓯窑始于汉,至唐代窑址分布于温州、永嘉等地,与越窑不同的是胎呈灰白或浅灰色。北京白明先生著《片面之瓷――用瓷片讲述陶瓷背后的故事》一书第53页,即有一件据说是唐越窑柳斗杯残器,是不可多得的标本。   磁州窑系:见载不超过10件。北京故宫博物院?v图4?w、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馆等博物馆均有收藏,这些柳斗纹杯尺寸相当,皆卧足内凹,所饰柳斗纹有三种形式,一为同心圆状,二为多重水波纹状,三为简单纵纹,时代窑口特征明显。由于深刻的刀纹显露出瓷胎的褐色,和表面涂上的白衣?v白色化妆土?w形成了深浅鲜明的对比,是磁州窑系登封窑珍贵的名品(见蓑丰《磁州窑深刻花器小记》原载《敏求精舍30年纪念论文集》100页,敏求精舍、两木出版社1995年出版)。   赣州窑:赣南地区宋元民间瓷窑,窑址位于赣州七里镇,所烧品种以青白瓷、酱黑釉等为主,其中柳斗杯是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品种有青白釉、酱釉、素胎等?v图5?w。   耀州窑:宋代耀州窑中柳斗杯亦多有发现。其始于晚唐,五代时流行,且以写实性的柳斗纹为主。到宋代纹样简化,不见写实编织纹,改以象征纹为特征(见《中国陶瓷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陶瓷全集》宋?v上?w编号135,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难得的是其中两件柳斗杯还带有原配盏托,一为五代耀州黄堡镇窑址出土,纹饰写实细腻,口沿亦刻出柳斗的窝桩纹(见袁胜文、刘佐亮《学界对柴窑的看法》原载《文物天地》2006年第12期101页,五代耀州窑青釉盏托)。另一件藏陕西省博物馆(图6),柳斗纹为象征式,在宋代众多的茶盏托中,更具一番韵致,展示了千多年前柳斗杯的搭配原貌。上世纪90年代,耀州窑遗址五代文化层中还出土了一件带“丁家”铭的柳斗纹陶范?v图7?w,系批量生产之证。   定窑:定窑是宋代名窑,柳纹器在此自然也大放异彩。所见即有柳编鱼篓瓶?v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藏?w、柳斗纹穿带扁壶?v扬州文物商店藏?w、柳斗?v箩?w杯?v镶金边?w等?v图8?w。据报道,河北定县宋代塔基亦曾出土四件白釉柳斗杯?v高度4.8~5.6厘米,口径7.8~8.6厘米?w,具体未详(见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发现两处宋代塔基》原载《文物》1972年第8期39页)。存世宋代柳斗杯也有其他尚未能确认窑场的,如北京故宫收藏一宋代黄釉柳斗罐(图9),尖底?v说明原应有盏托?w,器身模印之柳条层次分明,迭压有序,清晰可辨,器口沿仿柳斗之四条窝桩纹,仿真度极高。2006年6月中国嘉德拍卖行推出的一件褐釉柳斗纹杯?v图10?w,则是目前仅见的宋代彩绘柳斗纹杯。      柳编工艺及柳纹器   编织工艺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其以植物如藤、柳等的枝条、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